走出城市社区建设的迷思-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

走出城市社区建设的迷思-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

ID:43575221

大小:135.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11

走出城市社区建设的迷思-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_第1页
走出城市社区建设的迷思-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_第2页
走出城市社区建设的迷思-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_第3页
走出城市社区建设的迷思-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_第4页
走出城市社区建设的迷思-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出城市社区建设的迷思-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区发展与中国实践中外交流会”会议论文・中国杭州走出城市社区建设的迷思:当前城市社区建设及其研究的几点反思作者简介:文军,社会学博士,现为教冇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M研究中心暨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锐,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基金资助: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710021)、教育部重犬课题攻关项目(11JZD02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H(09ASH002)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H(12&ZD012)等一系列研究项H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①【徳】费迪南•滕尼斯著:《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

2、书馆,1999年版,第52-53页。关于这一理想类型化的区分,吴文藻“'自然社会'与'人为社会'的区别,乃是了解杜尼斯社会学体系的锁匙……由这'木质懣志'而产生他所谓的'自然社会'……反之,'作为意志’形成杜氏所谓之'人为社会'……试将人为社会与自然社会来对比:自然社会是本质的,必需的,有机的;人为社会是偶然的,机械的,理性的。自然社会是感情的结合,以齐-心志为纽带;人为社会是利害的结合,以契约关系为纽带。”详见吴文藻:《徳国的系统社会学派》,收入《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第90页。②费孝通、王同惠著:《花蓝瑶社会组织》(序言),收入《费孝通文集》(第1

3、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487页。值得指出的是,社区不仅成为中国早起社会学学者的研究对彖,tt至成为一种研究方法,即功能主义的社区研究。限于篇幅,此处不赘。③丁元竹、江汛清:《社会学和人类学对“社区”的界定》,北京:《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3期。①夏学銮:《中国社区建设的理论架构探讨》,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杨《屮国社会转型过程屮社区意涵之探讨》,武汉:《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肖琳:《“社区”研究与“社区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研究述评》,北京:《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4期。②多吉才让主编:《城

4、市社区建设读本》,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版。③可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对“社区”的定义。④刘少杰:《新形势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边缘化问题》,兰州:《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页。①王小章:《何谓社区与社区何为》,杭州:《浙江学刊》,2(X)2年第2期。②潘泽泉:《社区:改造和重构社会的想彖和剧场——对中国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天津:《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③李汉林著:《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上海:上海人民

5、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④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李汉林、王奋宇、李路路:《中国城市社区的幣合机制与单位现彖》,北京:《管理世界》,1994年第2期;李猛、周飞舟、李康:《单位: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制》,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秋季卷;李路路:《论“单位“研究》,北京:《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李路路、苗人雷、王修晓:《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再论“单位”研究》,上海:《社会》,2009年第4期;李路路、王修晓、苗大雷:《“新传统主义”及其后一“单位制”的视角与分析》,长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2009年第6期;BianYanjie,(1994)WorkandInequalityinUrbanChina.N.Y.: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曹锦消、陈中亚著:《走出“理想"城堡中国“单位”现象研究》.1997年版;李路路、李汉林著:《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杭州:浙江人民岀版社,2000年版;刘建军著:給位中国:社会调控体系重构中的个人、组织与国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李汉林、渠敬东著:《中国单位组织变迁过程中的失范效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①田毅鹏、吕方:《单位社会的终结及其社会风险

7、》,长春:《吉林人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6期。②黄锐、文军:《从传统村落到新型都市共同体:转型社区的形成及其基木特质》,武汉:《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4期。3FriedmanJ・(2003)China'sUrbaniz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27(3).Friedman,J.(2005)67?加dkurbantransition.Minneapoli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