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ID:43569356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_第1页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_第2页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12中本6班林天黎11号一、道家思想起源的特性道家哲人老了不仅是中国占代第一位哲学家,而且,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社会文明演进进行系统性反思、批判的思想家。“批判性反思”的理论詁格是道家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起源的特性”集屮体现。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把“道”作为哲学范畴而给予系统化的论证,从而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老子的“道”的思想对现在冇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二、道家学的现实意义(-)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冇余而补不足;人Z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冇余。”

2、(第七十三章)捉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冇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口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老了“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门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木然价值。老子十分强调“道”的口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

3、的自然性。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Z木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口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说“道”顺任自然,各物在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下反倒冇更好的发展。因此,“道法自然”最一般的涵义,用今天的哲学语言来解读,就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4、,要遵循力•事力•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显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哲人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所预设的根本价值原则,它深刻地反映了道家哲学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木然价值的思想主旨。(三)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徳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述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足知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

5、”与“心”(欲)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非常可贵而独特的价值取向。《老子•四十四章》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广孰兵?是故其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名声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身体和财富哪个更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身体哪个更有害?过分地爱惜名声必定造成很大的精力耗费,过分地贮藏财货必定导致惨重的损失。因此,知道满意知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导致危险。这样,就可以长长久久。可见,“知足知止”思想的可贵和独特Z处就在于:它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成功,如何把握名利财富,如何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6、(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在道家哲人庄子看来,社会上出现的人为物役,包描“以物易性”、“以身殉利”“去性从心”等等社会乱彖,关键是没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财货、名利”等有形或无形Z“物”的关系。人生有三大需耍,即生存需耍,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这正是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赖以繁衍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为此人类产生许多欲望,比如食欲、物欲、占有欲,并由此派生出诸如金钱、名利、地位、权力、美色,等等。而且当某种欲望实现了,又会产生新欲望,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是无止境的。在《庄子•在宥》篇中指出:“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这里

7、,庄子以治国作喻,认为能够支配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的统治者,就能统治天下。人、物Z辨在区分人与物的同时,明确地拒斥了人的物化,它的内在意蕴在于肯定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可见,庄子“物而不物”的思想强调的是“人”对“物”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身虽处于“物”屮,却不为“物”役,以此启示人们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不能本末倒置,不应把功名、利禄等外在之“物”,当做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载体。唯此,才能真正做到“人”与“物”的和谐,也才能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五)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在《庄子•渔父》中有这样一句话“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于天

8、也,故圣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