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

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

ID:43512600

大小:2.80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10-09

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_第2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_第3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_第4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主讲人:xxx世纪之交中国古代史研究关注点:一、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二、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三、五种生产方式与中国历史分期四、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一、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1)传统史学:以考经释史为特征代表人物:赵翼、钱大昕、王鸣盛等乾嘉学派学者近代史学:以实证史学为代表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胡适等新中国史学: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主导代表人物:郭沫若、侯外庐、范文澜、翦伯赞等一、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2)当代史学:对史学范式问题的关注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

2、法等的有机集合体。我国史学研究的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文明史认为人类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构成。整体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范式认为1500年以来的人类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主要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一、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3)上述四种范式中,由于文明史范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包容吸纳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内容,可以更好

3、地将历史上的文明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因此人们日益重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来研究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即文明史范式。同时,文明史范式对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影响也最大。一、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4)附:史学范式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范式提供新主题;新范式的基本概念为试题提出关键词。如传承、交流、融合是文明史范式的基本概念;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等是现代化范式的基本概念。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化是整体史范式的基本概念;新范式提供新材料;新范式指导正确解答新问题。新中国史学前三十年的五朵金花: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

4、中国封建土地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新中国史学后二十年的热点:历史发展规律与五种生产方式问题关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关于历史发展动力与阶级斗争问题关于历史创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问题近年来史学研究的关注点: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五种生产方式与中国历史分期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二、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问题提起的背景:1、1970年代以来田野发掘的丰硕成果2、196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诸多研究成果对摩尔根和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模式的修正3、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启动和开展讨论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问题 需

5、关注的几个问题:1、关于“文明”、“文明要素”和“文明时代”的概念内涵2、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3、关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具体途径1、关于“文明”、“文明要素” 和“文明时代”的概念内涵马克思没有明确区分“文明”和“文明时代”的概念内涵“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沿用了摩尔根“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的时代划分。但是恩格斯在谈到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时,

6、已经列举了若干文明的要素,指出铁器、风箱、手磨、城市等等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恩格斯对摩尔根理论的借鉴:“文明”(civilization)一词的广义与狭义1、指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区具有特征性的文化;有时也指某一传播很广、延续时间很长、其下又有若干分支的总体文化。2、指文化发展的某一阶段,文字及文字记录的保存已经出现,同时也有城市、先进技术(农业和工业)、众多的人口以及复杂的社会结构。——《韦氏国际大词典》(1976年版)古代文明标准的认定:城市、文字、金属加工和水利灌溉工程——〔英〕柴尔德:《城市革命》(1950)5000人以上的城市、

7、文字和复杂的礼仪中心——〔英〕丹尼尔:《最初的文明:文明起源的考古学》(1968)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都市、文字与青铜器——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1985)青铜冶炼术、文字、城市、国家组织、宫殿建筑、庙宇以及巨型建筑——张光直:《古代中国及其在人类学上的意义》(1983)文明要素的物化形态可以表现不同,但它必须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以养活一群公共权力机关的代表,并且显示出这种脱离社会的公共权力机关的存在,这都是不可或缺的。跨入文明时代红山文化出土器物2、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多元起源中原核心一体结构南方地区的稻作文明北

8、方地区的粟作农业:良渚文化中王权的象征探寻夏文化3、关于中国早期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