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

ID:43492019

大小:39.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8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_第1页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_第2页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_第3页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_第4页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现代经济学学习笔记之六十消费与投资是宏观经济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消费指的是居民户在最终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研究消费理论,就是要找出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情况,公认的消费决定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其次是财富等其他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基本经济学理论,自凯恩斯以来,有许多颇具影响力的假说,最著名的有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ni)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M.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说和杜森贝(J.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假说。这些不同的假设性消费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否则不会并存,但这些假说又都有自身的特点,需要接

2、受长期的实证检验。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论证,得出了近似的结论。 自1936年凯恩斯(Keynes)在《通论》一书中提出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IncomeHypothesis,AIH)后,有关消费函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创新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以莫迪里安尼(Modigliani,1954)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Hypothesis,LCH)和弗里德曼(Friedman,1957)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PIH)为

3、标志,消费函数研究在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框架之内进行。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受理性预期革命的影响,霍尔(Hall,1978)将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RE)因素引入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RandomWalkingHypothesis,RWH),标志着消费函数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弗莱文(Flavin,1981)发现的过度敏感性(ExcessSensitivity)、坎贝尔和迪顿(CampbellandDeaton,1989)发现的过度平滑性(ExcessSmothness)、共同对霍尔假说构

4、成了有力的挑战并因此引发了大量新假说,如流动性约束(LiquidityConstraints,LC)假说,预防性储蓄(PrecautionarySavings,PS)假说,损失厌恶(LossAverse,LA)假说,近似理性(NearRationality,NR)假说等,这是消费函数研究的第三阶段。目前所有的前沿研究都处于这一阶段。一、基本消费理论体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最好工具是消费函数。研究现代消费理论一般都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开始。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中首次成

5、功地将消费与收入水平相联系,明确地将消费作为收入绝对水平的函数,并用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等概念来阐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一般被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incomehypothesis),其要点是:当前消费主要依赖于当前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简要回顾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的方程式是:  C=C0+m×YD  式中C表示消费,Co是自主消费,m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D是即期可支配收入。  公式两边同时除以YD,得到  C/YD=Co/YD+m左边C/YD即为平均消费倾向。由于自

6、主消费Co是常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此平均消费倾向APC随着即期可支配收入YD的增加而下降。这表明一个人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比重越低,储蓄所占比重越高;更进一步表明高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也包括边际消费倾向)低。由此可以推出,如果收入分配极端不均,收入集中于少数高收入阶层,整个社会的APC就会降低,从而抑制消费,出现消费不足和低迷。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若其所得增加之甚”。因此有:0

7、主要是绝对收入假说只是个即期模型,没有分析过去的积累和未来的情况,且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完全没有利用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效用最大原理。因此,在凯恩斯时代以后的数十年中,又出现了种种新的消费函数理论。1946年,SimonKuzents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论证了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得MP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