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试论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ID:43434992

大小:35.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1

试论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_第1页
试论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_第2页
试论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_第3页
试论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_第4页
试论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原文出处】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原刊期号】20061【原刊页号】77~80【分类号】C41【分类名】社会保障制度【复印期号】200606【作者】宋立/王培【作者简介】宋立,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王培,西安市长安区第二职业中学,陕西 西安 710062宋立(1982—),男,陕西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内容提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抵御自然灾害,缓和社会矛盾,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唐代在不同时期通过设立灾后临时性的救灾使职,设置常平仓、义

2、仓和悲田养病坊等机构,并颁布诸多行政法令作为以上保障机构的补充,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社会采取保障措施。【摘要题】社会保障史【关键词】唐代/社会保障/赈给/常平仓/病坊【责任编辑】加东【参考文献】[1]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8.[2]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5]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60.[6]毛阳光:遣使与唐

3、代地方救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7]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4.[8]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9]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10]薛平拴:论唐玄宗的宗教政策[J].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11]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6.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2006)01—0077—04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新概念,其主要包括:社会保险,

4、社会救济,优贫抚孤,社会福利等几方面。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历史悠久,《周礼》中的“荒政十二策”即是政府在应付突如其来的灾害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抵御自然灾害,缓和社会矛盾,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有关唐代的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学术界已有不少论著,但由于各自研究的角度不同,加上对其中的某些问题还有分歧,因而这一问题仍值得继续探讨。据邓拓先生的《中国救荒史》记载,唐朝历时289年,共计受灾493次,其中旱灾125次,水灾150次,风灾63次,地震52次,雹灾37次,蝗灾34次,霜雪27次,

5、歉饥24次,疫灾16次。仅据《两唐书·五行志》统计,在唐代近三百年间,因水灾一次死亡就达两万余人,损失千人或万人以上的重大灾害就有十余次以上。这些形形色色的自然灾害都给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的损失,例如:对生产方面的破坏,总章二年七月“益州大雨,坏居人屋宇。凡一万四千二百九十家,害田四千四百九十六顷,九月十八日括州海水翻上,坏永嘉,安固二县,百姓庐舍六千八百四十三家,溺死九千七十,牛五百头,田四千一百五十顷。”[1](《唐会要》卷43《水灾上》)开元二年韶州鼠害稼,千万为群”[

6、2](《新唐书》卷34《五行志》)永贞元年九月“朗州武陵、龙阳二县江水暴涨,漂万余家。十一月京兆府长安等九县,山水暴涨,害田苗。”[1](《唐会要》卷44《水灾下》)长庆三年秋“洪州螟蝗害稼八万顷。”[2](《新唐书》卷35《五行志》)中和四年六月己巳“太原大风雨,拔木千株,害稼百里。”[2](《新唐书》卷35《五行志》)对生活方面的破坏:咸亨元年五月,“十四日,连日澍雨,山水溢,溺死五千余人”[3](《旧唐书》卷37《五行志》)永淳元年冬,“大疫,两京死者相枕于路。”[2](《新唐书》卷36《五行志》)天宝十

7、载,“广陵大风驾海潮。沉江口船数千艘,十三载,九月,东都浐、洛溢,坏十九坊。”[2](《新唐书》卷36《五行志》)广德二年秋,“关辅大饥,米斗千钱。”[2](《新唐书》卷35《五行志》)贞元二年七月“洪州,火,燔民舍万七千家。”[2](《新唐书》卷34《五行志》)中和四年“江南大旱,饥,人相食。”[2](《新唐书》卷36《五行志》)在巨大在自然灾害面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仅凭借个体的力量显然难以保障其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为此,唐初以来,就不断完善各种救灾机构、制度和法令,从而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

8、系。    一、灾后设立临时性的救灾使职唐初,统治者吸取隋短命而亡的教训,竭力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实施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对于大规模的灾难大都派遣使者勘察灾情,并且因地制宜的采取各种救济措施。据《唐大诏令集》卷116载,“自汉魏以来,水灾之处,必遣人巡问以安集之,国朝因其制焉,亦命近臣抚恤。”贞观八年正月,太宗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4](《唐大诏令集》卷103《遣使巡行天下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