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导学案.doc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doc

ID:43434361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2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doc_第1页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doc_第2页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doc_第3页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鼎湖山听泉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时间: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2.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课前预习·导学【知识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楹联()泠泠()淙淙()汩汩()古刹()怅wǎnɡ()污ɡòu()pú提树()xiá()想  2、解释下列词语。  拾级:____  盎然:  迥然:  万籁俱寂:  3、填空:①《鼎湖山听泉》是一篇优美的(文体)

2、,作者是代作家。②课文引用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诗句出自代文学家的《陋室铭》。你还记得其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的句子吗?请写出来:  【初读感知】1、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表示时间的词语:——  表示地点的词语:————本文的写作顺序:顺序为主,顺序为辅。这是采用的写作手法。【再读课文,点难拨疑】  1、题目中“听泉”二字是关键,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2、课文题目中为什么用“听泉”,而不用“看泉”?答:原因一:  原因二:3、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却单

3、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与众不同,这体现了本文的构思______。4、课文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请用“泉”组一个词概括各部分的大意。5、课文开头交代鼎湖山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品读课文,摘录句子】  1、课文中多处写到山泉,有写山泉踪影、流向的,有写泉水声音的,但详略有所不同,方法也有所变化。请你在课文中画出写山泉的句子。【研读品析】1、仔细比较课前摘录的四组描写山泉的句子,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2、吟哦讽诵第八段,用文中的语句填充。  ①泉声的特点:  3、课文结尾写道:“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你能体会作者的深意吗

4、?  要点记录:  【思维碰撞】  从本文对庆云寺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一问题的揭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认为开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重要还是保护自然环境重要?  我的观点:  【实际运用】  鼎湖山的优美环境离不开碧绿的大树,为保护鼎湖山的环境,你们班将在植树节时开展一次植树活动,请先拟出一条标语,并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课堂作业】1、阅读课文,用“像”造几个句子。  ①示例: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②那像()一样()的,是()。③那像()一样()的,是()。④那像(

5、)一样()的,是()。2、学习了《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请结合老师所出示的图片,以导游的身份对我县的旅游景区六峰山进行口术介绍。【课后作业】1、课后探究练习题第3题。鼎湖山听泉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时间: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2.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课前预习·导学【知识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楹联()泠泠()淙淙()汩汩()古刹()怅wǎnɡ()

6、污ɡòu()pú提树()xiá()想2、解释下列词语。拾级:盎然:迥然:万籁俱寂:3、填空:①《鼎湖山听泉》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体),作者是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②课文引用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诗句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还记得其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的句子吗?请写出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初读感知】1、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表示时间的词语:黄昏——晚饭后——入夜表示地点的词语: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确定本文的写作顺序:空间顺序为主,时间顺序为辅。这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再读课文,

7、点难拨疑】1、题目中“听泉”二字是关键,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单纯从题目看,“听字”支配“泉”字,但是从全文来看,一方面,落实到“听”字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见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由泉影的变化不定,作者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蕴寓的精神。另一方面,在最后,仿《陋室铭》中结句写下了:“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揭示出泉的作用。全文是在颂泉,而“听”,不过是认识泉的手段。2、课文题

8、目中为什么用“听泉”,而不用“看泉”?答:一是因为作者赶到鼎湖山时开刚下过雨,有雾,眼不见而耳愈灵,听到了泉声,所以写听泉.二是因为鼎湖山的泉水声有独特之处。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