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法律思想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荀子法律思想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ID:43419037

大小:60.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1

荀子法律思想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_第1页
荀子法律思想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_第2页
荀子法律思想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_第3页
荀子法律思想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_第4页
荀子法律思想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荀子法律思想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荀子法律思想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李越1,陈喻伟2(1.湖北大学08级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博士研究生,三峡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湖北武汉430062;2.湖北诚昌律师事务所,湖北宜昌443000)[摘要]:荀子的法律思想,是对以儒、法两家为主的诸子百家政治法律文化所作的批判性总结,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重要资源。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法文化意识、法心理结构,在中国当代死刑制度改革的实践中,荀子的法律思想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对荀子的法律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关键词]:荀子法律思想死刑改革借鉴前言近代以来,中国接受法治这个概念主要是基于西

2、方的学理,“西学东渐”一直我国法学研究中的主流。我国刑法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法学,虽然马克思主义法学不同于其它西方法学流派,它仍有一个中国化的问题。随着我国刑事立法的逐步完善,司法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我国实践多年的包括死刑制度、劳动教养制度、刑事开庭程序制度等诸多实体和程序问题,都产生了激烈的争议,变革原有刑法学体系的呼声愈来愈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法制度尤其是死刑制度,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1],我们反观在中国历史上与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相似的大变革、大转折的春秋战

3、国时期,面对政治统一发展潮流,各诸侯国的知识精英都深刻认识到世卿世禄制的缺陷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荀子,取百家之长,在儒家正名论和礼治思想基础上,主要吸取前期法家思想,提出以“隆礼”、“重法”为核心的学说。谭嗣同说:“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虽然从清末废止《大清律例》,到民国制订时期《六法全书》,儒家法律思想的形式载体已然全面崩溃,但曾影响中国数千年的荀子的法律思想,至今为止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法文化意识、法心理结构。在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法制度尤其是死刑制度的过程中,对荀子的法律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一、荀子的主要法律思想“法”是

4、《荀子》书中出现频率颇高的词。在儒家内部,荀子第一次对法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发。“荀子对孔丘的思想发展更大,更具有部分质变,实际上是儒法合流、礼法统一的先行者。”[2]荀子的法律思想主要贯彻于以下三大原则:1、罪刑相适应原则。荀子反对孟轲一派强调强调德治教化,抬高象形贬低肉刑的说法。他反对对罪犯采用象征性刑罚,主张在用刑上刑当其罪,“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故治则刑重,乱则刑轻,犯治之罪固重,犯乱之罪固轻也。”这也是荀子提出的治世刑重理论,认为治世“犯治之罪固重”(《荀子·正论》)。荀子认为,刑不当其罪的危害是“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荀子·正论》)。他

5、指出“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是百王之所同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荀子·正论》)。而用象刑即象征性的刑罚,则“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荀子·正论》)。这就是荀子提出的罪刑相适应原则。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荀子极力反对“不教而诛”,他指出:预防犯罪才是上策,即所谓的“防为上,救为下,戒次之。”刑罚的作用是“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荀子·正论》),即禁止暴行,反对作恶,并且警戒将来发生类似的罪行。他指出:“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荀子·富国》)。如果忽视了教化对预防犯罪的积极作用,人们不明礼义善恶,违法犯罪之事难免会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即使有再繁多刑法条文也

6、难以应付。只有经过礼法的教化,有效地预防犯罪以后,才能更好地发挥刑法的作用。荀子在《天论》中,通过对慎子的批判并反证自己的观点: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在荀子看来,慎子只看到法的功效,而忽视了法外的影响和预防。至于怎么进行预防,荀子也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既要强调个人自身的学习修身,也要强调国家的政治教化,既要在物质领域实现富民举措,又要在精神领域抓好文化与艺术建设,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荀子也清醒地意识到,单靠预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指出:“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富国》),教化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是起不了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有了轻微

7、的犯罪,或是有了犯罪的苗头。就要积极地及时地采取措施予以挽救,还算亡羊补牢。而最坏的事情就是在社会危害已经造成之后再进行责罚和惩戒。.3、德主刑辅、礼法结合。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极言“隆礼”,继承了孔孟隆礼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突破了儒家传统思想,一反儒家主内派过分推崇的“修齐治平”的路数,而彰显了礼法的外在控制功能。强调“重法”,称道“明德慎罚”。他提出“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