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读联之悟》同步练习 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读联之悟》同步练习 鄂教版

ID:43410668

大小:7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1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读联之悟》同步练习 鄂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读联之悟》同步练习 鄂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读联之悟》同步练习 鄂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读联之悟》同步练习 鄂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读联之悟》同步练习 鄂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读联之悟》同步练习 鄂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读联之悟》同步练习及答案[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3分)(烟台中考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给加点的字注音。(1)深层的底蕴(),只有悟,才能获得。(2)联意明白,不须诠()释。(3)下联赫()然宣告:虽只“一字空”,也不可有!3.先补充完整词语,再解释词语。(1)言()意():(2)不()余力:(3)闻鸡起():4.揣摩语言:谈谈你的理解。(1)“笔墨漫教忙里错

2、,声名只怕老来低”(2)“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3)这窄窄的田垄上,却长出十粒五双的金穗来5.填空。(1)《读联之悟》主要阐析了作者在阅读对联时的,提到了关于、、、、方面的对联给人的深刻启示,表明了作者对“联”的之情。(2)作者是,本名,系国家级作家,著有诗集、散文诗集、抒情歌词集、散文集、歌词理论集等11种。曾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金奖。(3)对联,雅称,俗称。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特点:①要字数,断句。②要平仄,音调。③要词性,位置。④要内容,上下。(4)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

3、,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2分)(湖北黄冈中考题)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一)课内精读纸上读来终觉浅/,L,,中悟出始知深”。此联是关于读书的。意在:读,是重要的;悟,是更重要的。读而不悟,只能认识表层;深层的底蕴,只有悟,才能获得。这是对“读死书,死读书”和“学而不思”最好的批评。读书联,还有“书从疑处翻

4、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上联指明: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形成自已的见解,不可让思想被拴进别人的马厩①里去。而问题正出在“疑处”。疑解开了,也就是有所悟了。下联指明:诗文的妙处,是不易获得的,只有不遗余力地追捕,才能猎取豁然贯通的乐趣;半途而返者,无法享受其乐。6.看到“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我们就会联想到《论语》中的句子。7.如何理解“诗文的妙处,是不易获得的,只有不遗余力的追捕,才能获取豁然贯通的乐趣;半途而返者,无法享受其乐。”的含义?答:8.“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不可让思想被拴进别人的马厩里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9

5、.“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幅对联的下联是说要珍惜时间,及时奋发。那上一联是什么意思,与下一联有何联系?答:10.请你自编两副对联。(1)(2)(二)课外拓展(陕西中考题)漫话对联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

6、横批,那么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悬挂在门上或壁间廊柱上。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物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yú)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

7、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民俗。“千门万户瞳瞳(tóngtóng日出时光亮的样子)日,总把旧桃换新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美,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话》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的英姿。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

8、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