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读联之悟》教学设计 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读联之悟》教学设计 鄂教版

ID:31305560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读联之悟》教学设计 鄂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读联之悟》教学设计 鄂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读联之悟》教学设计 鄂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读联之悟》教学设计 鄂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读联之悟》教学设计 鄂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读联之悟》教学设计【三维教学目标】1、读懂文章所列举的几副对联,理解作者的感悟2、理解对联言简意丰的特点。3、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并写对联。激情参与,阳光展示。【教学重难点】1、读懂文章所列举的八副对联,理解作者的感悟并有自己的认识。2、理解作者读对联的感悟以及对对联的喜爱之情,深刻地领悟其中道理,从而感受语言魅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

2、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现化文学家郭沫若在儿时曾与同伴一起到寺庙里偷桃子吃。和尚找到了私塾的先生,向他告了状,于是先生就在孩子中查问究竟是谁偷吃了桃子,而所有的孩子都不承认自己偷吃了桃子。先生一气之下,动手写了一副对子的上联,用以挖苦偷桃的孩子,并说,谁要是对出下联就可以免罚。  郭沫若看了看,只见纸上写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笑了一笑,回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古人把攀桂步蟾宫用以比喻考中状元,形容大有作为。郭沫若在他对的下联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未来的前途都充满了自信,因此,他不无诙谐地回答先生

3、:“昨日偷桃吃有我,将来能有所作为的也有我。二、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于沙,本名王振汉,1927年9月生于湖南临澧县。195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历任湖南师范学院助教及《湖南师院》、《湖南科技小报》、《湘江文艺》编辑,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会员,湖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长。1990年评为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1955年以来,发表新诗近一千余着,有的伤口被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有的作品辑成专题,在电台、电视台播映。  先后在海内外发表抒情散文、文艺随笔及为青年诗人撰写评论和诗集序言,约20万字。  新

4、时期以来,已出版抒情《第一行足迹》、《在密密的森林里》和散文《爱的备忘录》。1993年出版抒情歌词集《踏着落花归去》。1994年春出版第二本散文诗集《跋涉之歌》。近100件作品选入《当代短诗选》、《中国当代歌词选》等近49种选本。获国家级省级奖数十次。  2、相关知识:  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

5、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

6、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

7、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的要求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  上下联

8、字数要相等;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