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

《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

ID:43385568

大小:275.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0-08

《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_第1页
《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_第2页
《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_第3页
《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_第4页
《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湯問)2.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左傳·成公二年》)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七十四章)4.项伯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5.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古代漢語的習慣句式含義古代漢語中,某些虛詞與虛詞或虛詞與實詞經常結合在一起,表達一種或幾種特定的語法意義,形成一種習慣性的句式。其中所用的詞,與其通常所表示的意義和語法作用並不完全一致,多數要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掌握這些習慣

2、句式,有助於解讀古籍。第一節主要表詢問的習慣句式一.如……何、若……何、奈……何1.“如”、“若”、“奈”的音義關係:1)音:如(njia)、若(njiak)、奈(nat)三者古音繫一聲之轉。2)義:三者意義相同。如、若: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昭十二年《公羊傳》注曰:‘如,猶奈也。’凡經言‘如何’‘如之何’者皆是。”又,“若,猶柰也,凡經言‘若何’、‘若之何’者皆是。”奈:楊樹達《詞詮》:“奈,……如也,若也。……是今語‘處置’、‘對付’、‘安頓’之義。”2.結構含義:此結構由動詞“如、若、奈”與疑問代詞

3、“何”構成。表示:對……怎麼辦;把……怎麼樣;怎麼對待……。3.典型用例:1)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2)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子罕》)3)陳文子見崔武子,曰:“將如君何?”(《左·襄23》)4)孟子曰:“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孟子·離簍下》)5)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左·成10)6)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左·宣12》)7)民未忘禍,王又興之,其若文武何?(《左·僖24》)8)吾君老矣,國家多難,伯氏不出,奈吾君何?(《國語·晉語》)9)

4、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記·項羽本紀》)4.“如(若、奈)……何”前有“無”,句意為:對……沒有辦法、不能把……怎麼樣。1)方今吳外困於楚,而內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史記·刺客列傳》)2)雖有百秦,將無奈我何。(戰·齊)二.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1.結構含義:整個格式表示處置,用於詢問方式(方法)、原因、情況等,用做謂語、狀語。相當於:“對……怎麼辦”、“把……怎麼樣”、“怎麼樣”等。2.“之”的功能:此格式中“之”為代詞,有時有具體的指代對象,有時已虛化,沒有指代作用。3.典型用例:1)哀公問於有若

5、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論語·顏淵》)2)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3)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問:“君實深之,可若何?”(《左·僖15》)4)《周書》曰:“綿綿不絕,縵縵奈何;毫毛不拔,將成斧柯。”前慮不定,後有大患,將奈之何?(《战·魏》)以上繫作謂語例。當其在句中作狀語時,“之”在格式中已虛化,不再具有指代意義。在“如之何”、“若之何”與謂語之間常有“其”以加強詢問語氣。意為“怎麼能”、“為什麼(要)”等

6、。5)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論語·先進》)6)滕文公問曰:“齊人將築薛,吾甚恐,如之何則可?”(《孟子·梁惠王下》)7)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左·閔元年》)8)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左·宣12》)9)自公以下至於庶人,其誰敢不齊肅恭敬致力於神!民所以攝固者也,若之何其舍之也?(《國語·楚語》)4.“如之何”之前加否定詞“未”、“無”等,失去疑問義。表示“對……沒有辦法”、“不能把……怎麼樣”等義。1)說而不繹,從而不改

7、,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論語·子罕》)2)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禮記·大學》)3)夫水勢勝火,章華之台燒,以升勺沃而救之,雖涸井而竭池,無奈之何也。(《淮南子·兵略》)三.如何、若何、奈何“之”既已虛化,也就可以去掉,緊縮為“如(若、奈)何”,用法同“如之何”,作謂語、狀語,表示“怎麼辦、怎麼樣,怎麼、為什麼”。1)傷未及死,如何勿重?(《左·僖22》)2)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如何、若何”與“何如、何若”“如何、若何”是“如之何、若之何”的緊縮

8、形式,而“何如、何若”則是由疑問代詞“何”前置凝固而成的固定用法,二者來源有別。它們只是在句法發展過程中匯合在一起。由此在用法上有共同的地方。1)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孟子·梁惠王上》)2)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史記·蘇秦列傳》)四.……孰與……此結構由疑問代詞“孰”和動詞“與”組成,用於比較問句。用以比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相當於“與……相比哪個……”、“與……哪個……”、“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