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80135
大小:2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01
《埃德加爱伦坡论文江城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埃德加爱伦坡论文江城子论文:爱伦坡《安娜贝尔•李》与苏轼《江城子》的对比分析摘要: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它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然而爱情是屮外诗歌中永恒的主题之一,而悼亡诗恰似其中一段悠扬的插曲。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就是通过对自己妻子的悼念而写下的,如同天籁之音、虚无缥缈,给人…种苍凉高古的感觉;而苏轼的《江城子》通过对亡妻王弗的思念,感到生死永诀、幽明路隔,看到作者的深情与悲哀,讣人感觉到琴韵流觞。对比分析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与苏轼的《江城子》,是对中西诗歌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
2、,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关键词:埃徳加爱伦坡;《安娜贝尔・李》;苏轼;《江城了》;悼亡诗《安娜贝尔・李》和《江城子》有相同的主题,都是悼念亡妻的诗歌作品。这两首悼亡诗所表达的诗人对爱人的无限思念及痛苦追忆是一样的深沉雄浑,一样的细腻感人。《安娜贝尔・李》诗人回顾的是在许多年、许多年以前,在海边的一个王国里,住着他和他的爱人安娜贝尔・李。那时他们两个都很年轻,但是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天堂中的天使”为此嫉妒他们。于是死亡降临在安娜贝尔・李的头上,她的亲人们把她送到了坟墓里。这真是挚
3、爱遭天妒,让死亡永远地横亘在两个相爱的人之间。他们的爱被生死阻隔。诗人把爱人的死亡归因于嫉妒的天使,并发誓说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把他们的灵魂分开,即使是死亡也不能毁灭他们的爱情。诗人对爱人的爱真是矢志不渝、生死难隔、天长地久!苏轼的这首《江城子》是为了悼念亡妻王弗。王弗年轻貌美,孝敬老人,温柔贤惠。夫妻恩爱情深,但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的去世使东坡丧失了这样一位爱侣,心中的沉痛,精神上所受的打击是难以言说的。这首词虽说是记梦,但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这两首诗
4、运用相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同样的主题。爱伦坡和苏轼都以记梦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亡妻的怀恋。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有浓郁的梦幻般的基调。全诗用过去式讲述了一段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使人感受到一种朦胧的意境美和虚幻之美。爱伦坡所追求的是一种遥远的、古典的、忧郁的和陌生的美,诗人在梦中寻找,是梦安慰了诗人悲苦寂寞的心。苏轼则人胆地把梦境置入诗词中,从而在梦境的虚幻中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深情。尽管这两首诗歌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但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首诗歌的不同,我将做以下几方面的对比分析。一、对创作背景的比较埃德加・
5、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发表于1849年底,是爱伦坡死后发表的,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诗。它被视为英语抒情诗中的珍品。通过这首动人的诗,爱伦坡表达出对自己妻子的深爱。1836年他与爱妻弗吉尼亚结婚,两人相亲相爱。但不幸的是1842年1月弗吉尼亚在唱歌时一根血管破裂,差点儿丧生,此后,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一直未能完全恢复健康。1846年,爱伦坡给弗吉尼亚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妻子的爱和弗吉尼亚对他的重要性。他对弗吉尼亚说:“你现在是我与令人讨厌、令人憎恶、令人失望的生活抗争Z最大而唯一的动力。”止是因为有生活中
6、的真诚挚爱,爱伦坡才会在诗中将他的忠贞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爱伦坡一生以文为生,生活漂泊而贫困,家庭也不幸福。1831年至1835年,他发表了一些小说和诗歌。1839年,他成为《博顿绅士杂志》的副主笔之一。在此期间,他创作和发表了最杰出的几篇短篇小说,如《厄舍府崩塌记》等。但由于酗酒使他接连丢掉工作。1845年《乌鸦》一诗发表并迅速为广大读者看好。虽有了名气,但他过得仍很不顺。1849年爱伦坡因醉酒去世。苏轼的《江城子》,是诗史上第一首悼念妻子的悼亡之作。这首悼亡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迁徙
7、知密州时,悼念的是他十年前去世的结发妻子王弗。这时候苏轼己经是40岁的人了,尽管岁月的流水带走了他生命中许许多多的东西,可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结发妻子,却仍然像过去一样一往情深。时光流逝,爱妻王弗不知不觉已谢世十年,在宦海沉浮十年,曾几经坎坷险阻,使诗人更加增添了对亡妻的怀念,其间因“讥谤朝廷”,与上不和,在新旧两党斗争屮站在保守派一边,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捕入狱和屡遭贬官,仕途坎坷。这首诗比以往的悼亡作品具有更深的悲剧内涵,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为我们提供了更新的东西,从而把悼亡之作的情感表现推向了
8、•个更高的境界。二、对思想内容和结构的比较《安娜贝尔•李》全诗共四十一行,写景、状物繁多,不止一次提到诗人“我”。留在读者脑海中的只右安娜贝尔・李以及她与诗人之间的爱,可谓无我之境的典范。诗第一节虽然提到了我、王国、大海,但都是为了介绍少女安娜贝尔•李。读完此节读者心屮“物”“我”皆忘,仅记得少女安娜贝尔•李。同样,第二节中,安娜贝尔•李的爱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不会太多地在意“物”——“天使”或“我”(诗人)。紧接着下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