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与德育分析》课件

《符号与德育分析》课件

ID:43370141

大小:1.93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0-08

《符号与德育分析》课件_第1页
《符号与德育分析》课件_第2页
《符号与德育分析》课件_第3页
《符号与德育分析》课件_第4页
《符号与德育分析》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符号与德育分析》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符号与德育小组成员:朱俊蒋顺梅崔洁一、理论部分符号互动理论——米德人物概述:乔治·赫伯特·米德(Mead,GeorgeHerbert1863-1931),美国心理学家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米德于1863年2月27日生于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就读于哈佛大学,在W.詹姆斯指导下从事研究,并于1894年和J.杜威同时进入芝加哥大学期间,米德受到机能主义运动和早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从而涉足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自我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我理论家之一。经典著作《心理、自我和社会》、《当代哲学》、《行动哲学》、《十

2、九世纪的思想》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精辟的提出了心智、自我和社会通过符号互动而发展的观点。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的德育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符号互动理论的德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德育作为主体间的互动的过程、德育作为自我形成和发展的力量、德育作为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符号互动理论的局限性:自我单一化和过分强调符号的作用都会对德育某一程度上的负面影响。1.米德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主张(一)心智人类的心智具有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其具有理解和运用象征符号的能力。这是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不同关键。成熟心智的有机体具有理解和运用符号意义的能力,而符号意义的的约定具有社会性

3、,是有机体与社会互动的结果。(二)自我人类象征性地把环境中的其它行动者符号化,即理解在常规姿态的基础上,想象性预演他人的行为,用符号去表示它人或表征为一个客体。人类不仅有能力将其行动者表示为客体,也可以象征性地将自己表征为一个客体。自我意识开始走向分化,有着“思维”着的我和被思维着的我的区分。(三)社会社会应是先于心灵与自我的,他强调指出,心灵与自我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的过程。米德从四个维度对有机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予以具体阐明。(1).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如何产生?米德指出,它们是由个体之间有组织的与模式的互动产生的。(2).社会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4、?米德认为社会也依赖于自我的能力。由于个体能够把自己作为客体,从一般他人的角度来观察与评价自我,才能在规模较大的群体中对各种活动进行协调,从而实现社会控制。(3).社会和社会制度是如何维持和延续的?米德不仅把心智与自我看作是社会维持与延续的决定性因素,也把心智与自我看作是社会动荡不定与不断发生潜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组织的持续与变化都是头脑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的调节作用下产生的。(4).如何认识社会变迁?厌弃僵硬的,压制的社会组织模式。他认为,社会源自于个体间的调适性。一、德育作为主体互动的过程互动是米德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心灵与环境,

5、个体与社会呈现互动关系,正是凭借着这种互动促进了有机体心灵的成熟,自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德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符号互动理论的德育意蕴,并在德育实践中为互动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在和谐的互动交往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二、德育作为学生自我形成和发展的力量自我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米德将这一渐进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玩耍阶段,游戏阶段和普遍化他人阶段.它对教育的启示在于:教育对学生的引领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超越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是失效的教育。三、德育作为学生个体的社会化的事业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逐渐社会

6、化的过程.德育应承担起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任务。由于学生在生理、心理、思维等各方面的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引领。米德符号互动论应用于教育之局限(一)符号互动论的自我单一化米德将自我单一化了,只简单地强调自我的”主我”与”客我”的互动,却忽略了有机体的的动机,情感和潜意识在互动过程中的作用。在米德看来,自我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现象,而不是情感现象。情感在互动中的影响和作用没得到米德的关注。(二)符号互动论过分强调符号的作用米德的理论过分看重和强调符号的价值,夸大了符号作为中介的作用,有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无处不在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在德育中的作用规范

7、功能暗示功能情感功能文化符号在德育中的作用规范功能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明符号的过程,也是运用符号的过程。在文化创造中,让一些特定形式或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象征意义即文化符号,它成为人们遵循的习俗或法则。于是人们就生活在这些习俗或法则的规范之中,生活在自己创造出的充满文化符号的世界之中,既承受着文化的制约,又通过对文化制约的承受而表现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文化符号在德育中的作用规范功能在古代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规范中,服饰的颜色是有等级规定的,任何等级都不得使用其他等级的服装颜色,于是服饰颜色就成了特定身份的象征符号。“敕文武官三品以上

8、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旧唐书·高宗纪》文化符号在德育中的作用文化符号的内在象征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