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效课堂建设系列

【精品】高效课堂建设系列

ID:43338635

大小:3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30

【精品】高效课堂建设系列_第1页
【精品】高效课堂建设系列_第2页
【精品】高效课堂建设系列_第3页
【精品】高效课堂建设系列_第4页
【精品】高效课堂建设系列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高效课堂建设系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效课堂研讨活动的实施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高效课堂的探索实践是咱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坚定不移地去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咱未来一个时期内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我们要一个轮次一个轮次的去组织听评活动,并在听评活动的过程中,组织学科的骨干力量不断地研究和探讨更适合我们自己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方法及策略,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去推进,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志也都能将思想统一到学校的认识上来,不放弃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不拒绝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关于我们确定的高效课堂实践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或者叫模式),也可以叫基本形态和基本结构,是一些学校实践了的较为成功的经验和认识。我们需要做的是实践它,并在实践

2、中把握和丰富它的内涵,研究和改良更贴近于咱的实际的方式和方法,最终内化和孵化出自己校本课改的行为,关于这五个环节:目标认定、自主预习(学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精讲)、作业反馈(训练检测),其实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的基本表现形式,既能体现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也能体现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转变。我在外出学习实践的报告中,列举了三所学校课改工作的思路和模式,也想让大家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些问题,虽然模式的叫法不同,名称各异,但塑造新课堂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所以尽可能大胆地去实践和学习,子啊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内化、孵化我们自己的有效行为。结合咱学校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强调几点内容:1、学习小组的建

3、设:(1)、建立学习小组的目的是课堂上有效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必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导引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必要手段。同时,通过学习小组的建立和有效引导、组织,也能更好的落实各项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形象地说,变牵引式的大车,成为一列呼啸前行的动车组。(2)、建立学习小组的认识要明确,建立学习小组从本质上讲是为了将一个较大的行政班集体,分解成若干个有助于学习的小共同体,也就是要本着几个有利于:要有利于相互监督,在相互监督中学;要有利于相互检查落实,在相互检查中学;有利于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产生共鸣,组内交流中学,有利于在困难问题方面的共同探究,澄清认识,在研究中学让在自学

4、时学会了更坚定认识。没有学会的要通过交流合作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是咱建立学习小组的目标和目的。(3)、建立学习小组的原则:a、班级学习小组的成立应该是固定的,而不能是临时指定,乱点鸳鸯,应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组织,促进逐步形成我要学习的共同体;b、各组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要求,能够约束大家的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走;C、小组的建立以6人为宜,每班建立7-8组,分为上中下三等,2A2B2C,相对的好中差各两人,有人引领,有人能发表明确的意见,有相对较弱的能跟随,在讨论时也方便交流,先A与A讨论,B与B讨论,C与C讨论,再分层交流,共同提高认识,也能由高到低解答疑问;d、要培养好各小组的小组长,发挥

5、他们的组织监督和管理作用,组长的选定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优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人;e、建立好小组之后,相应的就要建立好个小组的评价机制,先每天评,然后两天评,一周评,依据评价办法,评价出最好的小组,最好的组员,核心评价内容应是看谁学习最积极主动,看谁任务落实完成的最好,看谁发言最积极,声音最洪亮,看谁观点最鲜明,具有代表性,最有利于组员的共同提高等,要体现为学习而重组,定组促进共同提高;f、学习小组的建立,应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大量吸收各任课老师的意见,把小组确立好,小组一旦确立好以后,各班一定要召集任课教师会议,将小组的分法,要求,评价办法与任课教师充分交流,让每一

6、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也形成一个教导,管理,评价的共同体,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注意的几个问题(1)、学习小组建立以后再每一节课或自习上任然要坚持以自学为主,讨论交流为副的原则,自学充分了才能组内交流,自学有基础了才能去探究深层次问题,绝不是为了讨论而立组。(2)、确定相互监督,检查对象,任务一旦下达,规定多长时间自主完成、多长时间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等,让各小组发挥最大作用,成为教师的助手和课堂的推手,不只为了讨论方便,甚至说话捣乱方便。(3)、各小组确定出期中、期末评比办法,看那个小组平均成绩好、出的优生多、进步生最多促进形成小堡垒,小共同体。老数裸堂建破之二主体性五

7、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备课(一)重新审视备课,确立科学的备课理念。备课的目的是为了上课,也为了有的放矢地去上课,这一点任然是对的。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我认为,仅满足于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就此,根据我的认识,提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我的想法不一定就科学,但我愿意将这些话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改探讨,目的很明确,就是想与大家一起共同寻求适合咱学生实际和咱学校发展的课堂,寻找适合咱教师发展的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