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受力分析专项训练(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受力分析专项训练(二)——动态平衡1•动态平衡: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疑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这个过程屮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平衡状态中。2.平衡物体动态问题分析方法:解动态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不变最,依据不变的量来确定其他量的变化规律,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解析法的基木程序是: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应变物理量与口变物理量的一•般两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口变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区间确定应变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图解法的基木程序是:对研究对象的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若干状态进行受力分析,依据某一参量的变化(-•般为某一角),在同一图中作岀物休在若干状
2、态下的平衡力图(力的平形四边形或三角形),再由动态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边的长度变化及角度变化确定某些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例1:人站在岸上通过定滑轮用绳牵引低处的小船,若水的阻力不变,则船在匀速靠岸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绳的拉力不断增大B、绳的拉力保持不变C、船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D、船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例2:如图所示,电灯悬于两壁Z间,保持0点及0B绳的位査不变,而将绳端A点向上移动,贝M)A.细0A所受的拉力逐渐增人C.绳0A所受的拉力先增人后减小D.绳0A所受的拉力逐渐先减小后增大B.绳0A所受的拉力逐渐减小基础练习单物体问题1.倾斜长木
3、板一端固定在水平轴0受力分析专项训练(二)——动态平衡1•动态平衡: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疑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这个过程屮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平衡状态中。2.平衡物体动态问题分析方法:解动态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不变最,依据不变的量来确定其他量的变化规律,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解析法的基木程序是: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应变物理量与口变物理量的一•般两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口变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区间确定应变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图解法的基木程序是:对研究对象的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若干状态进行受力分析,依据某一参量的变化(-•般为某一角),在同一
4、图中作岀物休在若干状态下的平衡力图(力的平形四边形或三角形),再由动态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边的长度变化及角度变化确定某些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例1:人站在岸上通过定滑轮用绳牵引低处的小船,若水的阻力不变,则船在匀速靠岸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绳的拉力不断增大B、绳的拉力保持不变C、船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D、船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例2:如图所示,电灯悬于两壁Z间,保持0点及0B绳的位査不变,而将绳端A点向上移动,贝M)A.细0A所受的拉力逐渐增人C.绳0A所受的拉力先增人后减小D.绳0A所受的拉力逐渐先减小后增大B.绳0A所受的拉力逐渐减小基础练习单
5、物体问题1.倾斜长木板一端固定在水平轴0上,另一端缓慢放低,放在长木板上的物块m—直保持相对木板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物块m受到长木板支持力几和庁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FN变大,Ff变大B.FN变小,Ff变小C.FN变大,Ff变小D.FN变小,Ff变大1.把球夹在竖直墙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FN1,球対板的压力为F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FN1,FN2,都增大B.FN1,FN2,都减小C.FNI增大,FN2减小D.FN1减小,FN2增大3.某一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下列各组力中,能使的球挂在光滑的墙壁
6、上,设绳的拉力为F,球对墙的压力为FN,当绳长增加时,下列说法止确的是(A.F,FN均不变B.F减小,FN增大A.F增大,FN减小D.F减小,FN减小4.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绳子AB和BC吊一重物静止,两根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60°•现保持纟也了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纟也了BC逐渐缓慢地变化到沿水平方向,在这一过程中,细了BC的拉力变化悄况是()A.增大B.先减小,后增大C.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多物体问题5.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冇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
7、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來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対P环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A.N不变,T变大,f变大,B.N不变,T变小,f变小A.N变大,T变大,f变小B.N变大,T变小,f变大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冇截面为関周的柱状物体A,A与墙面Z间放一光滑的闘柱形物体B,对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的位置向左移动稍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贝M)A.水平外力F增大B.墙对B的作用力减小C.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D.B对A的作用力减小7、7•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