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87046
大小:1.17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0-08
《《中庸》节选(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3233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9/2/20211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9/2/20212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终年八十二岁。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
2、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关于子思9/2/20213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现代汉语词典》
3、:①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如,中庸之道。②指德才平凡。如,中庸之才。何谓“中庸”?9/2/20214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程颐、程颢: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何谓“中庸”?9/2/20215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朱熹:“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朱熹认为,《中庸》是《四书》中最难读懂的一部典籍。何谓“中庸”?9/2/20216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课文注释:中:折中,调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平常,普通,循
4、常规常理而不变。何谓“中庸”?毛佩琦9/2/20217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参考译文①上天赋予人的就是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动就是道,把道德修明,并在众人中推广就是教。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道了。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慌惧怕。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虽无踪迹出现,(但动机已成,人虽不知,而自己却很清楚),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明显、更容易显露的了。因此君子独处的时候特别谨慎小心。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没有向外产生表露的时候,叫做中;向外产生表露
5、的时候而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天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遵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故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9/2/20218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性”“道”“教”的含义及其关系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天与人是一体
6、的,“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朱熹《论语集注·季氏》),天不仅化育了万物,而且把天的正理也赋予了万物,所以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天理,天理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就是“性”。“率性之谓道”,“率性”的意思并不是任由本性为所欲为,而是说,人们依照着天所赋予的正理行事就叫做“道”。虽然上天赋予人们的“性”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所接受上天赋予的“性”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会造成过与不及的现象,这样就需要“修”,通过“修道”,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其完善。人之性,是上天所赋予的;道,是按照人的本性去做。教,教化
7、,使道得以修明。性、道、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道”,因为“道”是“性”的具体表现,而“教”是用来“修道”的,教是为“道”服务的。因而,《中庸》强调,“道”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难点解析9/2/20219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中庸》论修道,也在“慎独”上下功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揭示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与“道”相背离的细微的萌芽在隐蔽不为人所见的时候,人们自己已经知道了,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这时候就非常谨慎,要阻遏这种萌芽的发展,以免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道。
8、9/2/202110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杨震四知汉代华阴人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君子恐惧乎其所不闻:东窗事发传说秦桧杀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