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79242
大小:37.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9
《田海明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遵化市新店子中学 田海明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二、教材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五本书中,仅设有2个单元的现当代散文。必修一的第三个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必修2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共有6篇文章。相对于老教材,所选散文篇章比例有所下降。那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课本所选经典篇章的学习,将使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三、学法分析 编者要求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写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于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这是一堂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习主体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四个步骤的学法引导:第一、课前要求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第二、通过多媒体听读朗读,感受作品语言。第三、深入研读文本,适时讨论,探究其情景相融的艺术手法,感受人文精神。第四、拓展课堂,结合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四、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和单元要求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选材特点(二)能力目标:理解本文作者“主观色彩”的情与“客观色彩”的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教学难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教师大屏幕展示关于秋的景色图片和诗文设计意图:展示几幅关于秋天的景色图片,让学生充分领略秋天带给我们的强烈的感受。: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2)学生回忆关于秋的诗文,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上述图文的欣赏,自然会沉静在秋意之中,对本文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设计意图: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教师展示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起来才有明确的方向。2、整体感知,朗读录音: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作品3、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及有关课文意境画面。 听完朗读之后,下面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整体感知作品。在领读、试读、自由读之后,可安排五幅秋景的重点读。时间分配为18分钟。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2)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好的诵读、美读能将学生带入故都特有的意境之中。4、读完以后,教师提问:“秋味”是什么?“故都的秋味”可用文中哪些词说明?学生讨论:自然就把学生引入学法指导的第二个环节:深入研读文本,适时讨论,走近大师,走进作品。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速读课文,读后,自由发言。教师多媒体展示明确“五幅秋景图”: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日胜果。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作品,提高概括能力。5、教师设计三个问题,屏幕显示,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意图:这一过程着重解读其人文内涵,准确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是教学难点。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课前收集了解到的资料,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深切体会作者对故都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的由来,从而深层次理解本文的丰富内涵。分组讨论之后,由组长概括发言,而后我作简要点评。6、布置拓展学习内容。设计意图:拓展课堂,结合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7、探究作业:(任选一题)(1)、《故都的秋》的画面美和音乐美。(2)、郁达夫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设计意图:(1)、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力争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2)、从课程论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既要重视显性课程,也不能忽略隐性课程,只有在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学生在"潜移"中受到教育,在"默化"中发展个性。开发和利用郁达夫人文资源,实际上是开设了一门隐性课程。板书设计故都的秋 客观实景 主观情感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 清、静、悲秋雨话凉秋枣日胜果教学反思《故都的秋》这篇文章讲过好多次了,以前老是跟着教参跑,一直找不到要点和特色,这次有些新发现。《故都的秋》是传统的散文名篇,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训练,使学生进入审美艺术的殿堂,从而使学生体悟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进而学以致用。 但作为经典,《故都的秋》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在领悟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以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为突破口,结合背景资料,师生互动,以品读,联想等方式进入散文的鉴赏。 从教学流程看,我觉得设计的是较有特色的,目的是较明确的,但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后和其他老师及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才意识到,一则课前学生预习的并不充分,对课文内容并不熟悉,感伤、悲凉的情感没有较好的领出来;再则课堂品读的时间不够,学生没能很好的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打乱了学生的接受心理,所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热烈。“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教学的模式绝非是一个条条框框的预设。倘若教师背着框框进课堂,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个体手脚都会被束缚,就不能成为活的课堂。”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在备课中多设想学生的接受能力,感受能力,多倾听学生的意见, 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遵化市高中教学设计参赛作品《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中学田海明联系电话:134835559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