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35461
大小:920.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0-06
《税收学第一章税收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税收概述1本章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税收第二节国家与税收第三节税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2第一节什么是税收一、对税收的一些描述Theonlythingscertaininlifearedeathandtaxes.纳税与死亡一样不可避免;Theartoftaxationconsistsinsopluckingthegooseastoobtainthelargestpossibleamountoffeatherswiththesmallestpossibleamountofhissing.征税是一种拔鹅毛的艺术,即拔最多的鹅毛,而鹅叫得最少
2、;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政府征税是为了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3二、“税收”一词的由来及含义在中国古代,既有“税”字,也有“收”字,但却未有“税收”一词。“税”字由“禾”字和“兑”字组成。“禾”指谷物,泛指农产品;“兑”字有送达的意思。1916年,贾士毅在《民国财政史》一书中首次使用“税收”一词。1985年《辞海》(试行本)首次将“税收”列为专有名词并加以解释。4三、“税”与“税收”的关系汉语中“税”和“税收”的关系同英文中“Tax”和“Taxation”的关系大体相同,可以英文为例加以说明。据《韦氏大学词典》解释:“Tax”的
3、意思主要是“moneypaidbycitizenstothegovernmentforpublicpurpose”,即公民为了公共目的而向政府支付的货币。而“Taxation”的主要意思是“systemofraisingmoneybytaxes”,即运用各种税来筹集资金的制度体系。5四、税收的发展史(一)中国古代税收的雏形奴隶制时期税收的基本类型——夏、商、周时的贡、助、彻。《孟子滕文公》中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补充:什一税是一种古代世界的税制,就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向人民收其所得的十分
4、之一,在古代奴隶、封建社会,这种税法普遍盛行。6(二)中国古代税收从雏形到成熟的标志奴隶制时期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初税亩鲁宣公15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它是在推翻过去按划井田征收赋税的旧制度基础上实行的,即不分公田和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7(三)中国古代税收发展成熟阶段的几种主要形式——唐初的“租、庸、调”,——中唐的“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地”。8“租庸调法”是唐朝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田租、役庸、户调三种赋役制度的合称。唐朝建立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颁布
5、租庸调法,规定:凡授田者,成丁每年向国家纳粟二石,叫租;以钱、物代役,叫庸;纳绢或绫二丈,加丝棉三两,不产绢的地方缴纳布二丈五尺和麻三斤,叫做调。这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从丁而税。这种税制,由田、身、户三种不同的税法客体来承担税负,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租庸调法很重要的一点是以庸代役,使得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也标志着对劳役这种落后的赋税征收方式的否定。9“两税法”是唐朝中后期开始实行的税法。唐朝中后期,均田制受到破坏,租庸调法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严重的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上书废除“以丁夫为
6、本”的租庸调法,改为按家资和土地多少为标准的赋税法,得到德宗的批准,作两税法。两税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财政原则:明确提出“量出以制入”的原则,即预先确定财政支出的规模,然后根据支出的规模来确定财政收入的规模。意在限制滥征,减轻人民负担。(2)课税主体:“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即不分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住州县户籍,就地纳税。(3)纳税期限:分夏秋两季交纳。(4)纳税方式:按户等纳钱,按田亩纳粟米。两税法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均平了税负,以货币缴纳税收,对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量出为入原则是中国
7、财政史上一大创见。10“一条鞭法”是始于明朝的税收法律制度。明朝前半期是按照唐朝时的两税法核定天下田地,征收田赋。中叶以后由于赋役苛重,百姓被迫逃亡,生产遭到破坏。因此,自嘉靖十年推行张居正制定的“一条鞭法”。使各项复杂的田赋附征和各种性质的徭役,一律合并征银,徭役不由户丁分派,而按地亩承担。一县的全部徭役银,分配于一县的田额上。一条鞭法既简化了税制,又由实物税转化为货币税,这对当时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11“摊丁入亩”,是产生于清代的将丁银摊入地亩合并征收的赋役制度。明中叶推行一条鞭法后,代役丁银逐渐摊入田亩征收,但尚
8、未普遍实施。清初,由于军需庞大,地丁变动,官吏作弊,田赋不稳,财政困难,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开始赋役制度改革。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以后征收丁银的标准。人丁固定后,丁银也固定,为摊丁入亩做好准备。康熙五十五年(171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