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12525
大小:75.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10-03
《新课程高考及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高考及教学建议一、关注高考二、认识新课程高考三、走近文科综合四、把握考试大纲五、地理高考题的改革方向六、教学建议一、关注高考(一)审视高考制度对高考制度的基本认识——不能取消►从我国社会状况看——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贫富差异大、地区差异大;就业(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从我国教育现状看——不可能人人上大学;大学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差异大。►从人才选拔看——最公平的方式对高考制度结果的反思——必须改革►学生负担太重,阻碍了全面发展►高分低能,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由创造力►文化素质低(如社会
2、公德、法制意识、合作意识、自力自信自强、尊重他人、诚信等等)(二)高考的两个重要特性选拔考试公平性作为选拔考试►具有适当的难度►不能等同于平常的教学要求►能够对考生的综合素质予以区别►受不同高校的招生要求,需要对考生分出不同的层次以上要求在一份试卷中体现,难度较大,也是高考受指责较多的方面保证公平性►只以大纲或课标为依据►回避任何教材(尤其是材料)►回避有争议的内容(包括学术上的)►不能对某类考生有利(如城乡、民族、地区、性别等方面)►只能面对应届生(三)高考改革之路“指挥棒”的作用对高考改革的影响►
3、对课程、教材的影响(两难与改革)►对教学现状及教学评价的影响►对教育界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对学生负责►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是“指挥棒”,所以很慎重高考改革的实施途径►考试科目的改革(减少科目)►命题思路的改革(强调能力)►组织管理的改革(统一至分散)►政策法规对教学的约束(如不准补课,取消义教中的重点学校等)——曾经有的一些想法或措施远未达到目的,因为这不只是教育问题十几年来高考科目改革的轨迹►92年三南试验“3+2”并逐渐推广►98年广东试验“3+X”(3+1)►2000年广东试验“3+1+大
4、综”,晋、辽、苏、浙试验“3+小综”之后,“3+小综”成为主流►2007年开始的新课程高考(一)高考与课改的关系二、认识新课程的高考教育改革对高考的影响教育改革的目标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教育改革促进高考改革教育改革的目标具体改革内容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改变过于注重结果的教育►改变过于依赖一本教材和课堂的教育►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一卷定终身的评价制度总目标: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颁布课程标准►弱化教材的功能►鼓励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5、值观的培养►提倡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教育改革促进高考改革►教改提倡的评价机制不适合大规模统一考试,所以有些人认为要教改就应取消高考►曾经希望以教改促进考改►教改的方向也成为高考改革的方向,其实高考改革早就开始了►没有必要把高考和教改相对立(二)对新课程高考认识的误区误区一:全面体现教改的理念教改对评价的要求与高考的形式及其特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高考虽然朝向教改的方向努力,但不可能全面体现教改的理念,例如:►高考很难考查考生的多元智能►高考很难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高考很难考查考生的个性化发
6、展►高考很难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误区二:与原高考有本质的不同在考试和招生的目标和方式没有本质变化的情况下,高考试卷和试题不可能发生本质的变化,明显不同的只会是考查内容因课程内容及要求而变化。所以,很多人在看到新课程高考卷以后,会说“还不是和以前一样吗?”误区三:高考成为检验教改成败的关键教改是针对培养未来公民文化素质的基础教育的改革,改革的结果有既有的评价方式衡量;高考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因我国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统一大规模笔试的方式。所以,没有必要硬把高考和教改的成败连在一起上述三个误区不仅影响广大师生,
7、也严重影响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例如,各实验区费尽心思拿出高考方案且又备受指责的根本原因即在此。有人说任何一个实验区都不可能拿出让教改和高校招生都满意的高考方案(三)自主与统一►各实验区自主拟定高考方案、编写考试说明、自主命题►考试大纲、组织方式、考试时间、招生方式等全国统一►自主命题及高考方案问题较多,拟想办法相对统一►自主命题不会全部放开,“统一”将加强(四)新课程高考的可能走向延续十几年来高考改革的思路以课标为准,跳出任何版本的教材不重视对具体知识的考查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三、走近文科综
8、合●综合卷的产生●以能力立意●依据大纲而不拘泥于大纲●不求覆盖面●综合?拼盘?●选修:高考和课改两难综合卷的产生►1998年保送生大综合卷在四川等四省实验,获得普遍好评,同时给迷惘中的高考科目改革创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保送生综合卷与高考综合卷毕竟要求不同。以能力立意►尽量避免对知识的考核,因而直接考查记忆性内容的题越来越少,从而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越来越少。►既然考察能力,用什么材料并不重要。即使用到教材中的材料,也应该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