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ID:43204974

大小:3.71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0-02

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_第1页
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_第2页
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_第3页
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_第4页
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吴永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定义显性房室旁道的心电图表现称为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综合征),包括:短P-R间期(≤0.12秒)、QRS波起始部δ波及QRS波呈宽QRS综合波(≥0.12秒)形态。δ波极性确定1.静息状态下记录12导联体表心电图,具有预激特征的QRS综合波的起始40ms规定为δ波。2.如果在某导联初始40ms向量直立则为正向δ波,表示为(+)。3.如果初始40ms向量倒置向下偏离基线则为负向波,表示为(-)。4.等电位线

2、δ波表示为(±),指与有明确预激导联同步记录的某一导联QRS综合δ波,在预激时无可见δ波(位于基线)或δ波起始偏离基线,但在QRS开始之前又回到了基线。胸前导联QRS移行冠状面上QRS移行指胸前导联R/S比例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右侧显性旁道V1导联呈rS或QS形态,当V1以后某胸前导联R/S=1时,规定该导联为移行导联。若某导联R/S<1,而下一个导联R/S>1,则规定QRS移行发生在这两个导联之间。一般情况下右侧显性旁道越偏向后间隔部位,移行发生越早。旁道在房室环上的分区将房室环分为12个区:1.右侧(三尖瓣环)6

3、个区,包括:右前间隔(RPS)、右中间(RMS)、右后间隔(RPS)、右前侧壁(RAL)、右侧壁(RL)和右后侧壁(RPL)。2.左侧(二尖瓣环)6个区,包括:左前间隔(LAS)、左中间隔(LMS)、左后间隔(LPS)、左后侧壁(LPL)、左侧壁(LL)和左前侧壁(LAL)。右侧旁道沿房室环的分区1.前间隔旁道:位于最大希氏电位记录部位偏右游离壁侧和偏中间隔侧不超过5mm的旁道,或旁道部位能同时记录到可分辩出希氏束电位处的旁道,又称为希氏束旁旁道(Para-Hisianaccesorypathway)。2.右后间隔

4、旁道:指位于冠状窦口上缘到三尖瓣环最低点(6点)之间的旁道,3.右中间隔旁道:指位于右前与右后间隔之间的旁道。4.右前侧壁、右侧壁及右后侧壁旁道:分别指三尖环9:30~12:00,8:30~9:00和6:00~8:30处旁道。左侧旁道在房室环上的分布1.左前间隔位于左和右前纤维三角之间主动脉瓣环和二尖瓣环连接处,此处二尖瓣瓣环下无心室肌,多数学者认为该部位无房室旁道。2.左中间隔与右中间隔对应,此区旁道分布极少。3.左后间隔指自冠状窦开口至冠状窦口内1.5cm区域。4.左后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口1.5~3.0cm

5、区域。5.左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窦口3.0~5.5cm区域。6.左前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窦口5.5cm以远。不同位置旁道体表心电图表现右侧显性旁道I、aVL导联均为正向δ波,V1导联δ波可呈正向、等电位线或负向,V1导联R/S<1。对确定为右侧旁道者,若V1导联δ波正向则为右侧游离壁旁道,若V1导联δ波为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则为间隔部位旁道。右前间隔显性旁道1.V1导联QRS形态呈QS形(个别病例为rS形)。2.胸前导联R/S移行发生较晚,多发生在V3导联之后。3.aVF导联δ波正向、QRS电轴>0。右中间隔旁道

6、1.V1导联QRS形态呈QS或rS型,胸前导联R/S移行发生比右前间隔旁道早,一般在V2前后导联。2.V1导联δ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V2导联δ波几乎全部为正向。3.Ⅰ、Ⅱ、aVL导联δ波正向。4.Ⅲ、aVF导联δ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右后间隔显性旁道1.V1导联QRS形态呈QS或rS形。2.胸前导联R/S移行较早,多发生在V1-V2导联。3.后间隔旁道若V1导联δ波正向和(或)V1导联QRS呈R或Rs型时,多数在左束支阻滞时VA间期延长,属左后间隔旁道。4.V1导联δ波呈负向或在等电位线者多数在左束支阻滞时无

7、VA间期延长,属右后间隔旁道。右侧游离壁显性旁道1.V1导联QRS形态呈rS形。2.胸前导联R/S移行,偏后间隔旁道移行多发生在V1-V2。而偏前间隔者移行多发生在V2导联之后,多数在V3导联R/S<1,3.I、aVL导联δ波全部为正向。右后侧壁显性旁道1.V1导联δ波直立、呈rS形态。2.胸前导联R/S移行生在V2导联或V1~V2导联。3.aVF及Ⅱ导联δ波负向或呈等电位线。右侧壁显性旁道1.V1导联波直立、QRS呈rS形态。2.胸前导联R/S移行比右后侧壁旁道略晚。3.aVF导联δ波多数位于等电位线,也可呈负向

8、,Ⅱ导联δ波直立。右前侧壁显性旁道1.V1导联波直立、QRS呈rS形态。2.胸前导联R/S移行比右侧壁旁道晚,多在V3导联之后。3.aVF导联δ波及QRS波多为正向,少数δ波也可呈等电位线,Ⅱ导联δ波及QRS波全为正向。左中间隔显性旁道1.V1导联δ波均为正向,且多数在V1导联R/S>12.I、aVL导联δ波直立。3.预激程度较小时V1导联R/S<1,这时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