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49997
大小:28.2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6
《[精品]教师论坛材料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有效.高效——读《梳理课堂》有感徐庄乡中心小学李朝霞小学语文课堂一直是我的最爱,我喜欢和课文中的主人公一起同欢喜,喜欢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同思索。曾几何时,我一度满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满足于同事、学生们对我的赞誉。但自从阅读了几期教研室下发的《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研究动态,我陷入了深深地反思:在研读思考中,我发现了自身的严重不足,与动态中提到的课堂相比,我的语文课堂根本不值得推敲。我困惑了、迷茫、苦于找不到课堂教学的出路。所幸得是有一天我捧起了窦桂梅老师的《梳理课堂一一课堂捉虫手记》。下面就将我的阅读感受和收获
2、跟大家一起汇报交流一下。翻开窦老师的书稿,真是文如其人,别具一格的标题,富有个性的话语,独特鲜活的见解,使人不忍释卷。读窦老师对课堂细节的反思,读窦老师对课堂真相的探究,读窦老师对课堂智慧的寻觅,发觉窦老师的文章丝毫也不深奥,甚至是很直白的,但是却充满了真情,就感觉是一种默默的真诚对话。整册书,并没有讲多少深奥的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从自身实践出发,选择一个新的视角:从教学的细节入手,如《线条,原可以更加多姿〉《别让体育跑远了》等;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如《你学会倾听了吗》《眼睛看着眼
3、睛》等。益虫之一:立体整合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整体发展(P112)“真正能够改变课堂教学的道路在哪里?我们能否找到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积累智慧和情感的教学方式呢?”窦老师为此提出了“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窦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选择相关的数篇文章整合为一个“文化主题”,形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语文场”,这个开放的“语文场”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文本教材,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容量大,信息丰富,更重要的是为
4、每一个具有不同个性与生命成长经验的孩子打开了进入语文世界的条条大道,成功地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几十个孩子在老师的牵引下走进窄窄的语文小胡同的被动局面。结合窦老师的主题教学,重新审视我们现如今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课时越来越少,但与之相反的是课程涵盖的语文内容越来越丰富。这无疑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突破“教学内容单薄”的格局,构建有效、高效课堂就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仅仅抓住有限的几篇课文,一味地停留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一篇单薄的课文”,不敢对语文教材进行大胆的突破,课堂教学的感觉就是师生的活动舞台太小太
5、窄,就像荷叶上的青蛙,摇摇欲坠,一蹦就没戏。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四年之久,可喜的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已经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我们就不用花大力气对教材进行统整,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文本上。但我们又有多少教师(也包括我自己)对“主题教学”缺乏认识,使用实验教材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课程教材再先进,如果我们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甚至以不变应万变,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没有改变的希望。窦老师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年级围绕“落叶”这一主题,涉及系列主题教学活动:整合几篇文章
6、进行细致学习,拣地上的落叶进行“拔根儿游戏”,选合适的落叶进行贴画写画比赛。到了中年级,就可以从“物质”价值的角度出发,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落叶的形状”、“落叶为什么会不同”等课题进行研究,写成报告。随着年级的升高,还可以继续提升。如“落叶”背后藏着人生打击的“寂寥萧瑟”甚至“悲凉痛苦”。找到此类文章,如屈原的,鲁迅的。透过文字,把这些年代不同,不同特点的作者放在一个时空进行讨论。除了上面这些,还可以开展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制作书签,创作古代和现代诗歌,举行落叶甚至秋天的“古诗文朗诵会”等等。窦老师的这种做法,对我们的语文老师来说要求颇高
7、,不仅要阅读大量的专著,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上课前,要对教学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必须花大量的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并花心思、下功夫创意教学流程。益虫之二:生动与心动一一差距遥远(P4)当前不少的青年教师过度追求课堂的视觉刺激,唱唱跳跳,课堂生动,热闹不息•在谈到这一现象时,窦老师说:“教师自己首先要静心,要钻进去,深下去,积蓄内力,然后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学生亲近课文,教师自身情感准备不足,教师自己没有被美文陶醉,就不要进课堂。”的确如此,想想我以前的语文课堂,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把课
8、上得生动有趣,如何制作课件,如何让学生唱起来跳起来,讨论起来。很多时候,我本人只是通过各种间接的途径认识到这篇课文应该是很动人的,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并没有丝毫地产生那种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瞬间阅读冲动。如教学《生命生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