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密集型战略的理论质疑

对劳动密集型战略的理论质疑

ID:43109032

大小:3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7

对劳动密集型战略的理论质疑_第1页
对劳动密集型战略的理论质疑_第2页
对劳动密集型战略的理论质疑_第3页
对劳动密集型战略的理论质疑_第4页
对劳动密集型战略的理论质疑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劳动密集型战略的理论质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劳动密集型战略的理论质疑作者: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俞宪忠博士很多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鉴于中国具有“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资源禀赋,企业用大量价格低廉的劳动替代价格相对高昂的技术,既可以使中国产品具有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可以促进国内的充分就业,因而需要奉行劳动密集型战略。他们大同小异的各种文字表述之间,实质上普遍地暗含了劳动密集与充分就业“正相关”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方法上,大多是就现有就业机会尽可能平均分配的静态分析,而不是基于长期竞争力提升和就业创造的动态考察,普遍开错了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处方。本文作者理性分析后认为:劳动密集型战略不宜提倡,而科技集约型战

2、略既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也更加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从而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根本路径和首要方略。一、劳动密集型战略的两大刚性约束:技术与效率目前普遍流行的劳动密集型战略的理论倾向和政策建议,其关键词是“劳动密集”,其潜台词是尽最大可能地用劳动替代技术,其模式是对人力资源的粗放配置,其理论“基因”源于计划经济。从表面看来,劳动力过度丰裕必定导致劳动力价格低廉,推行劳动密集型战略似乎既具有国际贸易的劳动成本优势,也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是:1.劳动密集面临着技术刚性约束。在知识创新浪潮引领的现代经济体系中,从静态层面进行分析和描述,既不是所有产业也不是多数产业可以

3、大规模推行劳动替代技术的发展路径,而且从动态视角进行考察和判断,可替代的产业界面也会日益缩小,可替代程度会愈加有限。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日益提速,现在绝大多数产业中无法靠主观就业意愿来实现劳动对技术的替代过程,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体系所自然固有的刚性约束。在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耕作、育种、播种、施肥、除草、灭虫、灌溉、收获、储藏、运输和加工等几乎所有环节,都存在着先进技术大规模地替代人力劳动的广阔空间和普遍趋势。现代工业生产程序越来越复杂,其精度要求日益提高,其环境要求也愈加苛刻,这些要求更非人力所能胜任。手工劳动无法生产现代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品,使得人力可以替代技术的

4、部分已经越来越少。人为的强行替代必定会扭曲产品技术要求,造成劣废产品和资源浪费。在现代高智能、高科技、高精尖、高效率、远距离、全覆盖、大规模、创新型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服务业领域中,大体也是如此。技术进步刚性或提升粘性,使得劳动替代技术仅仅局限于很狭窄的传统产业领域,而且也仅有越来越小的可能性。2006年诺贝尔经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评价中国经济时曾精辟指出:“中国必须改变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说,为了追赶上美国和欧洲已经掌握的更高技术水平,中国应该采取更强有力的国内政策与措施,来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以成功地过渡到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科技发展的阶段。

5、”我们通过研究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在知识创新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中,劳动密集型战略面临着很多无法克服和日益强化的技术刚性约束,不具有产业普适性和战略长久性。2.劳动密集未必便宜或可能更昂贵。如果因为中国工资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就认为中国具有劳动成本优势,将会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误解。因为是否具有劳动成本优势,主要不是根据工资绝对水平差异,而是根据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单位产品成本中工资含量的多少。如果中国工资绝对水平低于其他竞争性国家,但其劳动生产率比其他竞争性国家更低,这就意味着中国不是具有劳动成本优势,恰恰相反的是具有劳动成本劣势,在中国使用工资虽低但劳动生产率更低的劳

6、动力非常不划算,劳动价格不是低廉而是昂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兰・斯密德的一个重要研究结论就是:“低工资绝对不能等同于低廉的劳动力。”我们假定中国与某一竞争性国家A生产同一种国际市场竞争性产品B,中国工人日工资仅为A国工人日工资的50%,但中国工人日生产率却仅为A国的25%,其结果是,A国生产单位B产品的工资费用却仅为中国生产单位B产品工资费用的50%。在国际竞争性市场上,反而日工资水平高的A国生产的B产品具有劳动成本优势,而日工资水平低的中国生产的B产品却具有劳动成本劣势。国别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劳动优势不在于劳动工资水平高低,而在于劳动生产率高低,只有把工资水平与劳

7、动生产率结合起来分析劳动成本问题,才能真正确认是否具有劳动成本优势,从而使其结论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单就工资水平而言,无法确认是否具有劳动成本优势。因为根据效率工资理论和众多国家经验,恰恰是高工资水平国家通常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高生产率与高工资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之间互为根本解释变量,与劳动密集型必然相伴随的低工资必定导致更低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中国众多经济学家单纯依据中国工资水平低而确认中国具有劳动成本优势,进而普遍主张劳动密集型发展战略,就显得非常草率、过于简单和十分片面。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赫尔德曾经指出:“德国技术工人的工资成本是中国技术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