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94298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5
《教学设计《惠子相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惠子相梁》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战国时有一个人,长脖子,脖子还长着一个大瘤子,脸色蜡黄,其貌不扬。有一天,他在河边钓鱼,楚国国君派两位大夫前去重金请他去做宰相。他手持鱼竿,连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把它包好,放在竹匣里,珍藏在宗庙的大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想了想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这个人说:“你们回去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呢。”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对,是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
2、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刚才听到的故事中大家感受到庄子喜欢做官吗?对,不喜欢!但是,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特别喜欢做官,并且做了官还怕被别人抢去。他是谁呢?请同学们看《惠子相梁》一文。二、学习《惠子相梁》(一)让一生朗读课文,然后师生共同正音。(二)让学生说出不理解的词、句,教师予以引导、明确,归纳整理(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及重要句子。(用多媒体呈现) 1、重要词语①惠子相梁(动词,做宰相) ②或谓惠子曰( 有人)③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④子知之乎(你 )⑤非梧桐不止(栖息 ) ⑥非练实不食(竹
3、实,即由竹子所结的子)⑦非醴泉不饮(甘泉,甜美的泉水)⑧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⑨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前“吓”为拟声词,后“吓”为动词,吓唬 )2、重要句子(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施做了梁地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这时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内搜捕三天三夜。)(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三)讨论: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对待国相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明确:1、惠子——国相 ,庄子——惠子的朋友, “或”——有的人。2、(1)
4、“或”(有的人) 也许是善意提醒惠子保住相位,不要被庄子取而代之;也许是为了挑拨惠子和庄子的关系,自己从中坐收渔翁之利——当上梁国的国相;也许……(2)惠子醉心利禄,心胸狭窄 为了保卫相位,“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搜”字程度重,比“找”显得更认真更仔细。“三日三夜”我们还可以理解成是虚指多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惠子调动国都所有警力,甚至还有外地军队;全城戒严,挨家挨户地搜查,鸡犬不宁,人心惶惶,那是一幅多么恐怖的景象!这充分体现出惠子对庄子有很大的铲除决心,庄子的处境很危险。难怪惠子把国相的位置看得很重,他为此差一点送了命
5、。请看下面材料:(用多媒体呈现)魏国的丞相死了,惠子想要去梁地出任这一职位,在过河的时候太匆忙不小心掉到了河里,路过的划船的人把他救起来。那个人划船的人问他:“你要去哪?干什么啊?怎么会那么匆忙呢?”惠子说:“梁地没有丞相,我想去那试试看。”那个人又说:“你在河中间困着,没有我你就死了,你怎么能到大梁做宰相?”惠子说:“说到在水上驾驶船只纵横穿行我是不如你;但是说到治理国家,保全人民社稷的安康,你和我比起来,就好象还没有完全睁开迷胧双眼的幼犬啊。”(3)庄子鄙弃利禄,清高自守。①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
6、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四)指导朗读读课文,突出重音和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快慢节奏变化,读出蕴涵的情调。 重点体味下面两个句子: 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得极妙,要读出夸张的语气,显示庄子轻松中带有讽刺,亦庄亦谐。)三、深入探究提问:想当宰相对呢,还是不想当宰相对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如果国王是明君,就辅佐他,发挥自己的才能,给老百姓造福;如果国王是暴君,就
7、不要帮助他,以防助纣为虐祸害百姓。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惠子相梁》,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板书: 惠子相梁 《庄子》 重点词语 人物特点 寓言特点 相 惠子:醉心利禄 心胸狭窄 醉心于功名利禄见义忘利 薄情寡义 形象生动或委婉含蓄庄子:鄙视功名 清高自守 讽刺有力 国 《惠子相梁》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欣赏故事的趣味性,理
8、解比喻说理的妙处,把握故事的主旨。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育学生做人要襟怀坦荡,不可有小人之心。 教学重点:1. 2教学难点:理解庄子的志趣。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自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