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60643
大小:3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4
《中文班学年论文《论伤痕文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伤痕文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引言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伤痕文学”的岀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伤痕文学最出现是四川作家刘心武刊发于《人民文学M977年第11期的《班主任》。当吋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伤痕文学”的名称,则源自卢新华刊登于1978年8月11R《文汇报》的短篇小说《伤痕》。它也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上,得到当时推动文学新变的人们的首肯
2、。伤痕文学一出现便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随后文学界便涌现出了大量的伤痕文学作品,成为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全新的文学思潮。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文革时期那些痛苦的H子的强烈控诉。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了在文革的十年人民尤其是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的画卷。由内置外地否定了“文化大革命”,这就是伤痕文学的精神实质。伤痕文学因其历史的局限性和处于文学创新的先锋,它存在着一定得局限性,其表现在它对文革的否定和反思不够彻底和透彻,沉浮于历史浩劫发生的表面,文学语
3、言中有些许左倾的不成熟的思想,悲剧文学里的悲剧精神不够明显等。尽管伤痕文学存在着一定得局限性,但作为一个时代的“证言”,“伤痕文学”在真实记录那一时代的血泪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实现意义。随着吋代的反思,我们的文学也才能一步步向前发展。“文革”题材在很大程度上给了作家挖掘人性、内心的空间。一、伤痕文学出现的时代背景文学现象都是一定的历史现象的组成和外现,伤痕文学是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全新的文学思潮。社会主义新时期是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起点的。这种对灵魂的摧残尤其容易造成惨痛的心灵创伤。但这只有在挣脱了精神枷锁、真止思想解放之后,人们才能意识到这“伤痕”有多重、多深。这
4、是伤痕文学喷发的历史根源。(-)伤痕文学背后的政治色彩在经历了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以及文革的十年“红色经典”式的样板文学之后,中国的文学与政治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文学避免不了为政治服务的大前提。在文化大革命结束Z后,中共中央正处于破乱反正的大局面,邓小平在十一届三种全会上提出了要实事求是,纠正当在左倾道路上的错误思想,对文革中的错误提出反思和纠正。洪子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提到“伤痕文学提法的出现,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灾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作品的大量出现。”⑴在这里,他认定的“伤痕文学”的关键词为:揭露,悲剧。这也是在那个
5、特殊的吋期里伤痕小说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揭露了政治的错误,书写了人民牛活的悲剧。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伤痕文学应运而生,可以看岀,反思文学虽然是对曾经的政治的一种批判和控诉,但它仍是在为当时的政治所服务。当时的伤痕文学作品,或以悲欢离合的故事,或以鲜血淋淋的场景,对长达十年的大动乱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精神创伤予以了“自自血,声声泪”的强烈控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与当时的政治倾向存在一定得同向性,因而伤痕文学才能够拥有着如此广泛的平台和燎原的发展速度跟趋势。在北京作家刘心武在《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上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之后,一时间控诉“文革”、抚痛伤痕的作品
6、一发不可收。随后,各个阶层,各种文化背景,各年龄层次的人争先阅读,一睹为快。(-)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具有实质性变革意义的新时期文学发端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伤痕小说”,它连同接踵而来的“反思小说”和“改革小说”汇成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潮流。这是一个以现实主义为审美的取向的小说创作潮流,它在多方而接续了屮国当代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有选择地接受了西方现代小说技巧方法和艺术观念。⑵伤痕文学虽一直在文坛上有着不同的评价,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认可伤痕文学在引导着中国新时期文学方面的重要作用。伤痕文学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受到了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方法和艺术观念,揉
7、入了西方的悲剧意识,是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学发展的一外在体现。二、伤痕文学历史价值(一)伤痕文学在政治方面的价值就伤痕文学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氛围而言,1976—1980这段时间的社会政治思想正处于破旧立新的激烈变化时期。“文革”时期的政治思维方式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从伤痕文学出现后频繁的争议中显而易见这种状态,如当时由于大量伤痕文学作品的出现,使得当吋的文艺干部对此写作影响的担心,如当时任广东省委宣传副部长的黄安思发表了《向前看啊!文艺》的随笔,关于伤痕文学是“歌徳述是缺徳”的文章引发的论争。⑸这一时期的文学论争,始终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