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41083
大小:1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分析及应对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分析及应对措施临床医药实践 2014-01-25 发表评论 分享 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集中了全院急、危、重症及大手术后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病程长。对肿瘤患者的多方位综合治疗,如破坏性手术和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也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增加了细菌的定植。对ICU2011年4—2011年8月多重耐药菌检测阳性报告的全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完善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延长患者生命,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2011
2、年8月检验科细菌室多重耐药菌检测阳性报告患者28例,其中男27例,女1例;年龄28~81岁。标本有痰液、胸腔积液、伤口分泌物、血液,每种标本检测到多重耐药菌阳性者分别有23,2,1,2例。 1.2 方法根据山西省肿瘤医院多重耐药菌检测阳性报告患者的临床资料,即多重耐药菌名称及分类,且每个标本检出多重耐药菌为阳性者统计为1例,在感染管理科临床监督指导下对患者采取隔离控制措施,严格各项无菌操作、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等,对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情况及机械通气后48h内和48h后耐药菌存在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 果 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年龄分布情况:20~39岁阳性
3、1例(3.57%);40~49岁阳性1例(3.57%);50~59岁阳性9例(32.14%);60~69岁阳性11例(39.29%);70~79岁阳性5例(17.86%);80岁以上阳性1例(3.57%)。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原发病分布情况:食管贲门癌(术后)阳性10例(35.71%);肺癌(术后)阳性8例(28.57%);胃体癌(术后)阳性7例(25.00%);恶性胸腺瘤(放化疗后)阳性1例(3.57%);左乳癌(化疗后)阳性1例(3.57%);急性冠脉综合征阳性1例(3.57%)。 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机械通气情况与机械通气患者48h内和48h后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见表1和表2。结果显示,
4、多重耐药菌阳性检出率与原发病和年龄有较大的关系,我国食管癌发病率目前居世界第一位,发病人数是发病总数的60%;食管癌发病年龄以60~64组最多,本次统计结果与其一致。表1显示,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机械通气人数占了78.57%,但机械通气使患者面临许多危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国内文献报道,VAP发病率为43.19%,病死率为51.6%,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病死率为60.71%,其中包含肿瘤原发病和/或VAP引起的死亡,本文未做另外统计。因此在治疗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预防VAP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表2显示,患者行机械通气48h内留取痰标
5、本,检出多重耐药菌为45.45%,说明肿瘤患者在前期不同学科治疗护理后已经有耐药菌的定植;机械通气48h后气管内吸出物培养有多重耐药菌者为54.54%,说明呼吸机辅助时间增加,不但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病原菌定植,甚至引起VAP。而VAP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病死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 3 结 论 对28例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心理护理ICU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中,监护仪的启动声、报警声、导联线的繁多和疾病的折磨,使患者不免出现恐惧和焦虑心理,护士应主动热情向患
6、者介绍ICU环境和工作制度,主管护士姓名,及时健康宣教,减轻其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使其减轻恐惧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增强患者抵抗力。 3.2 严格施行多重耐药菌隔离控制措施首选单间隔离,床尾悬挂醒目的蓝色标志牌,以示接触隔离;操作中接触患者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要求医护人员配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操作后立即脱去手套和隔离衣,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后方可离开,严防交叉感染;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和清洁度及新鲜度与肺部感染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保持十万级层流洁净病房20~22℃,相对湿度50%~60%;每日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擦拭患者使用的物品表面、监护仪面板、呼吸机面板
7、、床栏杆以及墙壁,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4次;侵入性操作时使无菌巾最大化遮盖患者,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按照早期经验治疗、尽快目标治疗,根据各种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努力达到最高境界,在适当的时候给适当的患者使用适当的药物。避免治疗用量不足或过度治疗,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用药过程中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减轻程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