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发热

常见症状发热

ID:43039303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常见症状发热_第1页
常见症状发热_第2页
常见症状发热_第3页
常见症状发热_第4页
资源描述:

《常见症状发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症状症状学(symtomatology)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症状是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询问症状是医师向患者进行疾病调查的第一步。疾病的症状很多,同一疾病可有不同酌症状,不同的疾病又可有某些相同的症状,因此,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几个症状而做出错误的诊断。临床症状很多,本章仅对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加以阐述。症状(symptom)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症状表现有多种形式,有些只有主观才能感觉到的,如疼痛、眩晕等;有些既有主观

2、感觉客观检查也能发现的,如发热、黄疽、呼吸困难等;也有主观无异常感觉,是通过客观检查才发现的,如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还有些生命现象发生了质量变化(不足或超过),如肥胖、消瘦、多尿、少尿等,需通过客观评定才能确定的,凡此种种,广义上均可视为症状,即广义的症状,也包括了一些体征,体征(sign)是指医师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第一节发热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原(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

3、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且常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稍有波动。在24h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另外,在高翠环境下体温也可稍升高。发生机制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1.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1)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pyrogen):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毒素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4、;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外源性致热原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2)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pyrogen):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1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

5、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2.非致热源性发热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病因与分类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而以前者多见。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fever)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

6、、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etivefever)主要有下列几类原因:(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常可引起发热,亦称为吸收热(absorptionfever)。常见于:①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3)

7、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癣及慢性心力衰竭等而引起发热,一般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有些致热因素不通过内性致热原而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称为中枢性发热(centrisfever)。常见于: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上述各种原因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致使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