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马宪卫

阿里山纪行马宪卫

ID:43035549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5

阿里山纪行马宪卫_第1页
阿里山纪行马宪卫_第2页
阿里山纪行马宪卫_第3页
阿里山纪行马宪卫_第4页
资源描述:

《阿里山纪行马宪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1.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3.欣赏本文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授课过程: 一.导语:   1.提到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同学都了解它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2.老师小结:提到台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发达的影视业、便利的交通、美丽的夜景等。其实台湾虽小,但它却有着宜人的风景。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阿里山的文章。因为在台湾流传这样一句话:“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    2.本文作者吴功正,他是当代作家

2、、文艺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在此期间,他游览了阿里山,并深深陶醉于此。他想应把美丽的阿里山的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于是这篇文章就产生了。 二.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 (明确:“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

3、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     2.老师小结:这种写作的方法叫“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一般游记都采用这种方法。)     3.作者真正开始描写阿里山的景色是从第几节开始的? (第四节开始)     4.那么第三节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承上启下)     5.第一节不写景与课文有何关系,可否去掉,为什么?    (不可,作用是奠定抒情基调和引出下文。)     6.文中一共描写了几幅画,请同学们试着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    (深山水潭、

4、青苔幽径、原始林海、千年神木) 三.欣赏美景,赏析语言。     1.配乐朗诵每幅图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语言的特点。(老师提醒从修辞手法、语言的节奏美、图画的情韵等角度去讨论。)     3.老师小结:A.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B.语言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句式多样,富有美感。 四、拓展与讨论     1.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这说明什么?     2.假设在坐的是游客,而你则是小导游,请设计一段阿里山景区的解说词。阿里山纪行  第一

5、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   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采用移步换景法。   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这首歌谣可以说是在大陆传唱最广的台湾歌曲,对于期盼祖国统一的中国人来说,阿里山悄然矗立在我们心湖之畔,令人心向神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当

6、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一起来领略那里的山山水水。   2、作者简介  吴功正(1943一  ),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阿里山纪行》一文。  阿里山全貌             阿里山“神木”  二、朗读课文   配景朗读,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

7、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9),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0),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四、探究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

8、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有着“莽莽不尽的林海”,林海内“云雾浓稠”,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围,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时,确实被那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引、所陶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