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28260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5
《竹林深处人家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衡阳市第十五中学语文导学案七年级上竹林深处人家主备人:谢丽君班级:小组:小主人姓名:编号:003【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进行生动描写的写法。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3、领略竹农丰收的喜悦,体会作者对江南竹乡的特殊情感。【教学重点】目标1、3【教学难点】目标2【自主学习】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短语填空:晾着( ) 屏风( ) 竹坞( ) 竹箬( ) 山麓( )山岚( )匾箪( )( )密密匝匝( ) ( )手无策 名( )其实将自己掌握不好的生字词巩固3—5遍2、把握课文内
2、容: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______为线索,采用______的方法来描述自己深入竹林见到人家所见之景。读课文后请完成下列各题,交流讨论,展示评价。A.深入竹海的感受:远望—_____________近视—_________四顾—_________B.探访人家的见闻:遥见—___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初识—_____________品尝—_____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__3、说说你对竹林的感受,谈谈作者对竹子的感情。 【课堂探究、展示评价】4、根据课文内容找出作者对竹林感受相对应的句子,说说你对这些句
3、子的理解。5衡阳市第十五中学语文导学案七年级上视觉角度竹林特征句子作者感受 这种写景的方法是 5、本文的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的笔墨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否切题?为什么? 【总结归纳】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2、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语言品味】1、作者用了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的茂密。请找出来并赏析。•竹的海洋─ •竹海暗浪─ •海底隧道─ •竹的屏风─ 5衡阳市第十五中学语文导学案七年级上2、本文有很多值
4、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从语言的角度自己设计一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并简要说明问题设计的理由。(不能抄用试卷上的题目)问题:理由: 【课堂检测】1、读课文,掌握下列生字并给加线字注音。山麓( ) 密密匝匝( ) 山岚( )屏风( ) 隧道( ) 名副其实( )2、作者对竹子的描写很有特色,按下列要求从文中各找出一处同竹子相关的句子。•⑴从色彩上找•⑵从声音上找•⑶从气味上找3、面对竹海画家和护林员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感受。答 4、请简要分析作品内容与文题“竹林深处人家”的关系。•答 【我的收获或疑问】5衡阳市
5、第十五中学语文导学案七年级上答案1、略。2、行踪,移步换景、远望—无边无际 近视—深不可测 四顾—密不见底B.探访人家的见闻:遥见—_炊烟_____听到—禽鸣________初识—_竹箬______品尝—笋干______听到_笑声______________3、略4、视觉角度竹林特征句子作者感受远望竹海无边无际的海洋略无边无际的海洋深入竹林密不透风的海底隧道 会迷路举目四顾密不见底 找不到出口,分不出层次移步换景5、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欢笑声作铺垫。详细写竹林景色,不仅表现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
6、饶,而且也与文题中的“深处”二字契合。6、主题:全文通过描写江南竹乡的秀丽风光,写竹乡丰收景象,竹乡人用竹之美景和竹乡人闲适安静的生活,表达作者对竹乡生活的向往之情7、写作特点:移步换景写景法语言品味1、作者用了下面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的茂密:(1)竹的海洋——从平地到山顶全植着竹子,看不到房子、小径和其他景物,像被竹的海洋淹没。(2)竹海暗浪——风吹过处,涌起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浪,像大海波涛。(3)海底隧道——走在竹海里,竹叶密得教人仰头看不见上空,像走过竹海的海底隧道。(4)竹的屏风——有时丛竹挡路,像个屏风。2.竹林深处人家生活上有哪些特点?你喜欢他们吗?5衡
7、阳市第十五中学语文导学案七年级上 【思路解析】从作者遥见炊烟,听到禽鸣,闻到竹香,看到村民,吃到笋干,听到欢笑来体会。【答案】生活环境优美、待人热情好客 、品格勤劳质朴。 课堂检测1.略。2、1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2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3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3、画家认为那样茂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所构成的如果要他绘画实在束手无策护林员则认为竹林如此茂密正显示了竹和笋的丰收当然值得欣慰禁不住满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