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13991
大小:37.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4
《《叮铃铃》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叮铃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五声民族调式的作品,作品中有大量的拟声词出现,使歌曲在情绪上的表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歌曲在调式上给人的感觉,加上拟声词的烘托,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不在是简单的描绘画面,相反多了一些劳动号子的感觉,催促我们劳动起来——赶羊群。“叮铃铃”作为拟声词在歌曲中反复出现,从一个侧面呈现出羊群在草原上奔跑的场景,以声衬景,形象生动有趣。歌曲中的力度记号、速度记号、重音记号、和变化音的加入,使原本简单的旋律线条,多了很多声音效果上的变化,使整个短小的作品,变得更有表现力。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属于高年级学生,对
2、事物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模仿能力更是有着很好的发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目标:1、能与同学一起用活泼愉快的情绪合作演唱歌曲,体验牧童快乐的心情。2、在演唱中认识升记号,并唱准带升记号的“﹟5”音。注意装饰音和力度记号的表现作用,能将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表达出来。3、分组合作表现二声部,能用比较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二声部教学教学难点:1、二声部声音的和谐、统一。2、装饰音及力度记号的歌唱处理教学设想:本课设计以
3、学生为本,根据歌曲的情境和结构设置教学环节,通过情境设置和引导,做到化难为易。既注重学生参与体验,也注重理性的分析与指导。通过体态律动、合作表现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牧童怡然自得的心境,体验苗族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激起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注重学生声音的控制和情感的表达。教具准备:串铃、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创设情境,趣味练声1、练习吆喝声创设情境,导入:今天郑老师带同学们去爬山好吗?让我们背上行囊,听着音乐出发吧。1.感受音乐《叮铃铃》,律动。2.谈话:路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这美妙的地方,你最
4、想做什么?3.发声练习:让我们站在山头向远方呼喊,我们会从远山听到什么声音?同学们先来当老师的回声吧:哟—哟嗬----要想声音传得远,有什么办法呢?让我们的吆喝声好听一点吧3-
5、6-‖;3666
6、6iii
7、哟嗬哟嗬嗬嗬,哟嗬嗬嗬,听,有甩鞭子的声音“啰”,还有什么声音?(铃声)唱铃声:铃声的强弱表示羊群的远近。让我们把前面的吆喝声改成铃声吧,高声部铃声就好像是爬山坡的山羊发出来的。4.视唱两声部想像画面:牧童和羊脖子上的铃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设计意图:用基本和谐的声音表现铃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三、欢乐牧童,快乐歌唱(一)快乐的
8、小牧童1、初听音乐我们唱到的音乐在一首优美的歌曲里出现过,大家想听吗?师: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吆喝声、叮铃铃)2、揭示课题让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吧3、再听音乐出示歌谱,聆听录音范唱,分析歌曲的结构。(二)牧童的歌1.高声部的教学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学习高声部的旋律。学生活动:学生跟琴轻声学唱高声部旋律并唱歌词。2.低声部的教学学生活动:(1)聆听教师范唱低声部 (2)学生跟琴轻声学唱低声部 (3)在演唱中体会力度的变化 (4)在演唱中解决教学难点。老师弹两个声部,学生轻轻加进来,能不能站稳自己的声部。(学生跟琴合)3、双
9、声部合成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学会了高声部和低声部,现在我们把两个声部合在一起。注意:在合的时候,一定要互相聆听对方的声音。(借助二声部的旋律线条图谱,帮助学生更形象的找准自己的音高)学生活动:(1)双声部合成。 (2)在合唱中解决难点。 (3)在合唱歌曲的演唱中体会力度的变化4.第一部分学习A、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歌曲的齐唱部分学生活动:(1)跟琴学唱第一部分。 (2)体会歌曲的风格。教师引导:(1)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 (2)引导学生唱准#5这个变化音和装饰音。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 (3)跟琴完整的演唱齐唱部
10、分。5.完整的演唱第一段注意歌曲中的表情记号,有表情的演唱。(四)第二段教学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一、二段的结尾部分,相同吗?学生活动:1、学唱二段结尾部分。 2、跟琴自学第二段。(五)完整演唱歌曲。1、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和表情记号体会、归纳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六、小结。在你们快乐的歌声中,老师看到了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小牧童。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快乐,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