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学论文1

中医保健学论文1

ID:43010950

大小:23.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5

中医保健学论文1_第1页
中医保健学论文1_第2页
中医保健学论文1_第3页
中医保健学论文1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保健学论文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贵州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中药保健学》课程论文班级:农学10a姓名:杨再福学号:1009010108成绩:中医"治未病”与养生保健杨再福1009010108关键词:中医;治病;养生保健摘要:祖国医药学经历数千年而不衰,其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丰富的实践、浩翰的文献和精妙的制剂,充分显示出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中医药学以其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而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未病先防、强身健体的优势,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病先防“治

2、未病”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内经》以预防为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治未病”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救其萌芽,早期治疗;三是已病防变,即预防疾病转变、防止并发症发生。《灵枢·逆顺》云:“上工制其未生者也;其次,制其未盛者也;再次,制其已发者也⋯.故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此是对“治未病”的具体描述。“治未病”的防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夫治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脏腑的生克规律所制定的已病防变的措施。中医学

3、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正邪斗争消长的过程。“正”是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功能和抗病机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邪”是致病的外在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引起的变化,包括“非己”的抗原因素。如果人的脏腑功能正常,正气强盛,血气充盈,外邪则无从入侵,疾病就不会发生,人体就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正气虚弱,疾病乘虚入侵体内,则发生疾病,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发病后,正邪相争,正气盛、邪气衰,疾病则逐渐消退而痊愈;如邪气盛、正气衰,疾病则继续发展加重。因此,可以说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重要因素。增强人体内正气,提高机体免

4、疫力,驱除病邪,就能防止疾病的发生。我们的祖先正是认识到——虽然有外界致病因素的存在,但要在体质虚弱、抗病能力不足的人身上才能引发疾病;所以有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防治法则。正如《难经·七十七难》日:“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于脾,故充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古人根据“治未病”这个防重于治的思想,强调除身体锻炼、适应季节变化外,对饮食、起居、劳动、体质等都有适当的节制与安排,使其正气旺盛。《素问·热论》云:“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病暑。”这说明了伏气为患也是

5、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为中医药预防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气候变化中,除了一般的疾病外,常常会发生一些季节性流行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据此原则制定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思路,也就是在特定的时期依据人体生理、病理的规律,并结合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择时介人,培养阴阳,以固根本。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是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变化的防治原则。尤其是针对疾病的先兆,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扶助正气,及时阻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将有利于疾病的预防,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养生保健千百年来,人类生命的延

6、续和健康长寿,经反复认证,关键还在于人类自身的保健意识和保健方法。早在2000多年前,《素问·首神胃卷篇》首先强调的就是养生学与保健医学,希望人类健康长寿。《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年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内经》作为中医基本理论的经典,从宏观上揭示了医学发展的规律,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健意识。今天,人类又把健康长寿作为重要的课题进行深人研究。20世纪的健康主题是第四医学的兴起。这是在第一医学的临床实践、第二医学的预防卫生和第三医学的康复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医学的自我保健。强调“消除疾病,挽救生命”。应该大力提

7、倡“人人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疗知识和养生保健手段,在不需要住院和护理的情况下,依靠自我和家庭的力量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观察、诊治、护理和预防等工作。逐步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建立有中国特色,又能适应自身的健康的保健方法,实行科学的养生之道,达到养生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之目的”。1.精神调养《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中医学全面论述保健养生的最早文献,它总结了古人的保存真气、预防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医的精神调养对保健、养生的重要性。《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元,真气从之;精

8、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只有思想上安定清静,不贪欲妄想,体内真气就能和顺,精神内守而不散,疾病就无从侵袭。只有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烦恼,消除忧愁,形神合一,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克服心理衰老,才能做到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2.情趣调摄要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规律作息、酌情学习,开展文化娱乐、养鱼种花、琴棋书画、读书看报、旅游活动等等。这样做可以移情志、除烦恼、陶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