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态与犯罪PPT课件

精神病态与犯罪PPT课件

ID:43008250

大小:327.5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9-27

精神病态与犯罪PPT课件_第1页
精神病态与犯罪PPT课件_第2页
精神病态与犯罪PPT课件_第3页
精神病态与犯罪PPT课件_第4页
精神病态与犯罪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病态与犯罪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精神病态与犯罪—生物心理因素的一个研究焦点本章的教学目的:1.准确理精神病态这个颇有争议的概念。2.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厘清精神病态与精神障碍、社会病态、自我中心的异同。3.精神病态与终生持续型犯罪人(LCP)发展路径上的异同。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自然犯罪就是固有的道德邪恶,而法定犯罪则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被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奎伊的行为分类①未社会化的攻击型-LTA;②焦虑一退缩一烦躁型③注意缺陷型-不成熟一能力不足型(AD);④社会化的攻击型一.精神病态及其概念的历史演变精神病态与成人犯罪、惯犯和暴力犯罪密切相关,一直以来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精神病态

2、的形成有复杂的生物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学习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但离开了精神病态的神经生理异常的认识,就很难准确地理解“精神病态”的本质与内涵。本章仍是从神经生理去探讨“精神病态”“精神病态”的历史发展渊源精神病态:通常用于描述一类在心理、人际和神经生理等方面明显异常的人。概念的历史演变:—19世纪早期法国精神病学家皮奈尔(PhilipPinel)认为:有必要区分出-具有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但没有明显心理疾病的人。皮奈尔用“不伴谵妄的躁狂症”(法语manicsansdelire意为:躁狂但不疯癫)来描述这类残忍、无责任心、无道德感的行为。18

3、37年,英国精神病学家(J.C.Pritchard)普里查德用“悖德狂”来描述这类人。意指这类人在遵从社会所期望的信仰、伦理和文化准则时表现出来的“精神错乱”。但此概念有明显的道德褒贬色彩。1888年,德国精神病学家(J.Koch)科斯为了避免这种褒贬色彩,启用“精神病态卑劣”来描述这类人。早期的精神病学家们都认为:精神病态是素质性的,是先天的神经生理缺陷所致。1913年,克雷丕林将精神病态划分为7种类型:易兴奋型、不稳定型、冲动型、古怪型、撒谎和诈骗型、反社会型和好争论型。1931年(Kahn)卡内指出:所有这些类型主要是由素质倾向决定的。1930年,G.E.

4、Partridge认识到精神病态主要表现在人际或社会层面的失调,建议用“社会病态”来描述这一类人。对自己的需要采取自我中心的态度;把别人看成是“给予者’或“拒绝给予者”;不能理解或预测别人的反应。当遇到挫折时,主动提出要求和进行攻击行为在1952至1968年美国的DSM-Ⅲ持续使用反社会人格障碍来描述这一类人,造成“精神病态”与“反社会人格障碍”概念上的混淆。尽管二者在社会行为层面非常一致,但形成的原因却迥然不同。临床上非常难于鉴别。心理学家罗伯.海尔 (RoberHare)所做的工作为了厘清“精神病态”与“社会病态”即“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概念交叉和混淆,Har

5、e将精神病态划分为三种类型:①原发型精神病态。形成路线:神经生理异常。—当我们说精神病态时,即指原发型形精神病态。犯罪的高发人群-终身犯罪人。②继发型精神病态。形成路线:心理疾病派生出来的。③逆社会行为型精神病态。形成路线:社会化过程中各种不利的发展性因素所促成。—反社会人格障碍(回忆终生犯罪人的描述)“终身持续犯罪人”(LCP)与“青春期犯罪人”(AP)的比较研究LCP与AP的比较LCPAP犯罪或反社会行为起始早期(3岁)晚期(青少年早期)犯罪行为持续持续一生在成年早期停止犯罪行为类型多种多样多种多样发展背景通常有神经问题神经及功能正常注意缺失/多动及品行问题

6、学业技能低于平均水平等于或高于平均水平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同上同上原发型精神病态的行为描述美国佐治亚洲Augusta市的著名精神病学家哈维(HerveyCleckley)是对精神病态行为进行描述的先驱。其职业声望源于其写实小说《三面夏娃》而著名,而其专业著作《心智健全的面具》才是对精神病学领城的贡献所在。1.富有魅力的外表和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力是精神病态的两个主要特征。善社交,通常给人友好、直爽、机灵和讨人喜欢,口才好。但不切题,逻辑不严谨,观点雷同,词汇相近,术语抽象,不能很好地将词汇的语义与词汇的现实意义相联结。目的是操纵他人。Hare原以为精神病态犯罪是由于智

7、力低下造成的。2.生活无目的,行为冲动。易感到戚漠无聊。犯罪缺乏明显可辩的理性动机。源于刺激寻求。与物质滥用与成瘾高度相关。3.通常没有心理异常表现。巨大的压力下能很好地保持冷静。4.情感和情绪反应水平纸,无焦虑和道德感,为私利欺骗撒谎而不内疚。冷酷无情,漠视他人权利不能理解爱也不能爱人,缺乏移情能力。缺乏长久关系。回避学习困难。5.难于矫治,累犯不改。精神病态患的犯罪模式格顿(Gretton)对精神病态犯罪的模式是这样描述的:“缺乏正常的伦理和道德感受,按他们自己的准则生活。他们倾向于-使用冷血的、工具性的威胁和暴力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无视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权力。

8、”海尔(Hare)“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