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能力状况与对策

学生阅读能力状况与对策

ID:42986672

大小:30.0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学生阅读能力状况与对策_第1页
学生阅读能力状况与对策_第2页
学生阅读能力状况与对策_第3页
学生阅读能力状况与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生阅读能力状况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阅读能力状况与对策泸州市江阳区方山学校孙褸玲我所教班学生本期已进入初中阶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期的语文学习,通过上期师生的共同学习,我发现并总结他们的阅读能力状况如下:1.学生们通过小学的学习零散地能说出个别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的名称,但阅读中难以准确认识,分析找不了方向。2•学生们对文体知识未能熟悉于心,至于文体知识如何引导分析文章,学生更是欠缺方法。3•学生们对于一篇文章该分析些啥,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习,绝大部分学生也是茫然不知所措的。4•全班51名学生中,有13名学生对于拼音声韵母不能认识,并不能独立拼读,基础的

2、薄弱也严重制约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达成。针对学生们阅读能力的欠缺,我采用了如下的一些对策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如今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半期考试后根据学生学科考试成绩,性格特点及时调整了小组学生,将连拼音也不会的学生分散到多个组,由班内前十名的学生分别担任小组组长,组内成员一一互助,组长帮扶组内最差的一位。小组实行作业、成绩、课堂讨论交流考核评价竞争制,学月小评,期末总评。二、特别重视学生预习指导和监督检査。针对预习我给学生们提出了如下的要求。第一步:朗读课文至少2—3遍;第二步:查阅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结合

3、课文注释,解决文中生字词语;第三步:查阅资料,课文注释,练习册,弄清文章的作者(家)及代表作品,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第四步:再读课文,整体感悟,明确课文写了什么人(物)?什么事(景)?什么特征(特点)?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第五步:结合课文注释,课后练习题:⑴对诗歌、文言文进行翻译,并记下疑难问题等待课上研讨;⑵对于现代文,弄清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写作方(手)法,第六步:铅笔完成课后练习题;尽量做练习册上的练习题。三、强化学生对文学常识、修辞手法、文体知识、写作手法等的识记积累。学期初我针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

4、及学习目标,将文章阅读所需的知识分块分条编写,然后下发,要求学生先阅读识记,课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需用到时再次对应资料,将理论知识带入文章,学会辨别,学会运用。四、重视朗读。预习中要求学生朗读,但因为我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无家长监督,学习自觉性欠缺,故组织学习课文学习前,除多形式检查他们书面预习作业外,更重要的一环是个人、小组等多形式班内朗读展示,或者课中至少再安排10—20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以整体熟悉课文内容为分析文章的前提的和基础。五、将初中的课文进行题材归类,对不同题材的文章给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如

5、《写景散文阅读鉴赏的步骤》,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1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1)标节数;(2)研标题、作者、时代背景;(3)抓首尾段2通读全文,分析形象(景、物)的特征(1)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2)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蕴涵。(3)分析语境,概括特征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3根据形象的特征,把握情和意(1)写

6、景类散文••把握景物中作者的感情及对景物的思想态度(2)咏物类散文••感悟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意,抒发的感情(意愿、人生观点、情感态度)4•理清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后及人5•赏析艺术手法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意义六、练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的辨别技巧。如教会学生“看句子或段落在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中的位置,选择它在文中的作用”引导:1•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引出悬念,开门见

7、山、点题、埋伏笔等。2•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等。3•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画龙点睛等。再如“过渡段”“中心句”等的识别方法。文章中精彩句子段落的辨别。何为精彩句子,它常在文中哪些地方出现,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了寻找,能自行辨别后,他们方能独立进行有效的学习。七、培养学生对答题技巧的掌握。对于修辞手法、句子含义、段落作用、写作手法运用好处等等的分析,教学前教师有意识地仍将其不同问题的解答归类,形成可行的说话和答题的格式,将其整理成

8、资料分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里需要用到那样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反复口头训练,甚至书面答题训练,直至学生能离开老师独立辨别和正确分析及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