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8102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基层卫生院护士工作疲劳原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层卫生院护士工作疲劳原因及对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医院及患者对护士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面对的是患病的弱势群体,责任的重大给护士身心带来极大的压力,持续处于高度戒备与紧张状态且长期得不到缓解,即产生疲劳[1]。疲劳是一种倦怠、精力不够或虚弱的感觉,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与长期过重的压力有关。原因护理人员短缺: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护理人员的数量标准为每千人口中应有2名护士。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护士总数还未达到每千人中有1名[2],就拿我镇及周边乡镇来说,卫生院内护士只有6〜8名,而服务人口都在2.5〜4万人左右,即使算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内从事护理工作的乡
2、村医生,算起来每千人也只能勉强有0.5名。工作的特殊性:护士经常面对痛苦愁闷的患者,特别是悲观消极的肿瘤患者和生离死别的场面,情绪易受影响而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久而久之,形成疲劳,甚至职业厌倦。工作时间超长:基层卫生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未严格执行《劳动法》,每周只能休息1〜1.5天,无论是医、护、技人员下夜班后,未常规、规范化休息,就是休息,也只能是休息0.5天。加上临时加班、加点经常发生。非经常性的、短时的延迟下班,能被护理人员所接受,但经常性较长时间延时下班会导致护士身心疲惫和工作不满意[3]o身体原因:护士工作的'‘三班倒”严重扰乱了体内的生物钟,影响了生活的规律性,
3、加上时间长,上班无规律,工作繁忙,又不能及时补充睡眠,有时即使上班时也感觉筋疲力尽。工作强度大:基层卫生院,就好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开设病房,一般卫生院都在20张左右,有门诊,有手术室,有供应消毒室,仅靠6〜8名护士来维持运转,实在是超负荷,还要值班、急诊,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要加班、加点。患者不理解:由于护士是与患者接触的频率最高、时间最长、治疗最多的特殊群体,而患者则是脾气、性格、心理各异的人,特别是在面对个别不可理喻的情况,护士更是觉得委屈,进而影响护士的情绪。对策加强护士人才队伍的建设:医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更多的护理人才,从事疾病的保健、康复、治疗,卫生主管部
4、门要加大护士人才的培养力度,使90后自愿从事护理工作,目前已在岗的,能安心工作。社会各界、新闻媒体要多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使社会各界对护理工作有个全新的认识,要利用身边的典型,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宣传活动,从而激励更多的人尊重、理解、热爱护理工作。注重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医患关系、护患关系不是简单的人际关系,融洽关系的建立依赖于良好的沟通,因此在加强护士“三基”培训工作的同时,可以开展人际交流方面的讲座、培训,要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多交流,加强对语音语调的掌控,并适时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调节气氛,运用沟通技巧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身心的愉悦,放松
5、并可减压,从而确保身心健康[4]。沟通的基础是语言,所以在工作时一定要语调平和,如声调太低,患者可能误认为工作态度不积极,声调太高,可能被误认为有厌烦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一是护士们要自己瞧得起自己,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在为患者服务中感知自身的价值,并在看到患者一个个康复出院时,自感欣喜,有职业自豪感;二是面对压力,积极调整心态,当压力来临时,应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客观分析压力来源,寻求缓解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一时不能化解的压力,做一些能够放松的运动,如听音乐、散步、与同行交谈等,转移注意力;三是培养良好的性格,护士们要积极、上进、乐观、豁达,切忌急躁、好胜。四是表情要
6、亲切,一位护士自身修养如何,表情就是真实的写照,在护理操作时,护士一定要掩饰住自己的情绪变化,会对患者家长有直接感染作用,当患者及家长提高时要注意倾听,不能产生厌烦或急躁情绪。可以实行弹性排班制:弹性排班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工作量的不同合理安排护士,使护士能在上班时间尽最大可能地满负荷工作和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5]。在护理工作量大的时间段保证足够的人力,打破固定的8小时排班模式;根据工作及预测情况,安排一定数量的机动班,机动班护士必须随叫随到。这是为解决人力资源紧缺提供的可行办法之一,有利于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护士的
7、生活造成了不便[6]o强制休假:自工休假实施以来,我们强制护士休息,一是不允许护士连续2天值班,因基层护士少,每遇到护士家里有事(婚、丧、过生日)生病等都需要调班,本来就是5〜6个人值班,很容易班接班;二是每周必须休息1〜1❷5天,不允许1周内连续上7天班;三是每遇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都要保证每餐30〜60分钟的就餐及休息时间[7]o参考文献1李凡,康晓风•急诊科护士疲劳程度的现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8,14(3):376-378.2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