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读课文,研习文本

三、四读课文,研习文本

ID:42967106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三、四读课文,研习文本_第1页
三、四读课文,研习文本_第2页
三、四读课文,研习文本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四读课文,研习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四读课文,研习文本(一)初读感知,寻找美景1、速读课文,找找阿里山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阿里山如画的风光表现在哪里?用“修饰性的词语+名词”的短语的格式概括出景物的名称。古式的火车   清澈的潭水  静谧的森林  厚密的青苔  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概括得真好,既简练又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而且结构相同,可见这些同学语文功底很深。(二)再读体悟,赏析美句   除了景本身的美,我想还得感谢吴功正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案头之文章。”吴功正先生正是用他富于魅力的语言为我们描

2、绘了如画的阿里山风光。让我们放慢脚步,驻足观赏。看看文中有哪些让你怦然心动的词句,划一划、读一读、赏一赏。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几例,谈谈你的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温馨提示:可从语言、修辞、句式、感情等方面加以品析)(音乐美:节奏美、拟声美、音节美、修辞美;情韵美:融情与景、借景抒情)师:小组合作, 然后派一个代表发言,好吗?示例:1、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

3、墨画。(处处流露了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景中融入作者的感情,这就是融情于景)2、“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音乐美。)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句,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有声来反衬无声,这叫什么写法?以声衬静    类似的写法我们刚在哪篇课文中学过?《老山界》 就是用若有若无的声音

4、来反衬夜晚山间的寂静。古诗词中有类似的写法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万籁此俱静,但余钟磬音”同学们积累的古诗词真不少。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生自由朗读,作者对阿里山充满了浓浓的爱意,我们也一定要把这种爱意读出来才不枉了这篇美文,指明张扬读。3、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森森”“浓浓”写出树木的茂盛,使文章语言有音乐美。)这位同学找的第六节,他找出了“森森”“浓浓”两个叠音词,说这两个叠词突出了树木之多、团阴之浓

5、,体现了环境的清幽,而且使语言节奏鲜明,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说得真到位。其实这小节叠词挺多的,大家一起把它找全。(还有“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 。这几个叠音词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青苔的形状。叠音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还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学过的《古诗十九首》就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男生一起读一下,要能读出节奏来。读的不错啊,咬字清楚,发音响亮,富有节奏感。4、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

6、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了。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比喻、排比,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5、“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这段文字全部使用双音节词,读来整齐匀称,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显示音乐美。连用了四个四字短语,铿锵有力,传神地写出了神木面对挫折依然昂首挺立的雄姿,它真不愧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作者对神木充满了敬仰之情。)擎天的神木,

7、它美在外形高大,你看,它伸翠枝,凌云霄,拔地参天,无可匹敌;它美在历史悠久,你看,它有三千年的历史缠绕腰间;它更美在精神风貌,你看,它虽遭巨创,却仍能不屈不挠、昂扬向上。这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出的精神和品质。所以说,神木既是阿里山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想到这儿,我们心中油然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师生分角色朗读这段文字,读出神木的参天雄姿,读出神木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品质,读出这种民族自豪感。(三)精读探究,深剖原因旅行,不只是看风景。在阿里山之行中,聪明的你除了欣赏到迷人的风光外,是否还有别的思

8、索和感悟?(可选择下列句式谈谈)在阿里山之行中,我发现了(想到了、明白了、懂得了……)(1)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2)对阿里山风光充满热爱、赞美之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含蓄地表达了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同学们说的真好,不虚此行。(四)回归文本,寻踪觅迹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