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63815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2003年山东淄博市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6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2.解释加点的字。(3分)①衡()于虑②而后喻()③以光()先帝遗德13.(甲
2、)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3分)二、2004年泰安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3、。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译: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译: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乙问的主要观点:共同特点:五、2006年河南省(实验区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4、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
5、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八、2007年襄樊市(课改区)阅读盂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13-17题。(每题2分,共10分)。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空乏: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16.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
6、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1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九、2007年盐城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4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
7、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4)悉可俯拾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______
8、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