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民诉民事诉讼课件

民事诉讼证据民诉民事诉讼课件

ID:42948453

大小:348.8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9-26

民事诉讼证据民诉民事诉讼课件_第1页
民事诉讼证据民诉民事诉讼课件_第2页
民事诉讼证据民诉民事诉讼课件_第3页
民事诉讼证据民诉民事诉讼课件_第4页
民事诉讼证据民诉民事诉讼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事诉讼证据民诉民事诉讼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第一节 证据概述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1.证据材料与定案证据证据材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或者法院依职权收集的欲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定案证据:经过当事人的质证并被法院采纳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的证据材料,称为定案证据或裁判证据,或者直接称之为“证据”。2.证据方法与证据资料证据方法:是指在诉讼中,为了证明案件事实,可作为调查对象的有形物,如证人、文书、物体等。证据资料:则是指法院对各种证据方法经过调查后所获得的资料,如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二、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民

2、事诉讼证据的属性,是指作为民事诉讼证据应当具有的性质和要求。一般认为民事诉讼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基本属性。(一)客观性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非猜测、虚构之物,故这一属性又称为证据的客观真实性、真实性。(二)关联性关联性又称为相关性,是指民事诉讼证据必须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即待证事实)存在一定的客观联系。(三)合法性合法性是指证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和提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合法性包括两层含义:1.证据的调查、收集、审查、认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2.证据的形式应当合法。第

3、二节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一、证据能力(一)证据能力概述证据能力,又称为证据资格或证据的适格性,是指一定的事实材料作为诉讼证据的法律上的资格,或者说是指证据材料能够被法院采信,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所应具备的法律上的资格。(二)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能力的规则1.证人资格规则。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除了法定例外情形,法官不得将非法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应当将其予以排除。3.证据须经过质证的规则。4.限期举证规则。5.调解或和解中对事实的认可不得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的规则。6.证据能

4、力受限制的规则。习题选练:2005年司法考试题42.在某一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原告一方因无法获得作为档案材料存放在某单位的证据,申请法院进行调查。庭审中对该证据的质证,应当如何进行?A.应当由原、被告双方进行质证B.应当由被告与法院进行质证C.应当由被告与保管该证据的某单位进行质证D.法院对该证据进行说明,无需质证二、证明力(一)证明力概述证据的证明力,又称为证据价值、证据力,是指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的大小(强弱)。(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证明力的规定1.涉及证明力有无的规则。即证据在特定

5、情形下是否具有证明力并且予以确认的证据规则。2.涉及证明力大小的规则。是指对不同证据之间的证明力大小进行比较并且予以确认的证据规则。3.涉及证明力优先顺序的规则。包括两种情形:一是证明力大小优先规则,即应当优先采信证明力强的证据。二是同等证明力优先规则,是指在具有同等证明力的情况下,一种证据比另一种证据具有采信的优先性。第三节 证据的分类一、本证和反证根据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可以将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本证:是指对待证事实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用于证明该事实的证据。反证:是指对待证事实不负证

6、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为证明该事实不存在或不真实而提出的证据。区分本证与反证的意义在于:(1)二者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时所要达到的证明标准不同。(2)有助于法院在衡量本证与反证的证明力大小的基础上,判断和认定有关的案件事实。(3)明确调查证据的顺序。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按照证据的来源不同,可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未经中间环节传播的证据,是在案件事实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中直接形成的证据,即通常所说的“第一手证据材料”。传来证据:又称为派生证据,是指从原始证据中衍

7、生出来的证据。传来证据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经过复制、转述等中间环节而形成的证据,是“第二手材料”。区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意义在于:(1)二者的可靠性和证明力是有差别的。(2)使用传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应当格外慎重。(3)可运用传来证据去发现原始证据、佐证原始证据。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根据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事实具有直接联系,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间接联系,不能单独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

8、证据。区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意义在于:(1)便于诉讼主体认识二者与案件事实的不同联系及其具有的证明作用的大小。(2)在无法获得直接证据而必须借助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应当基于间接证据的特点,遵守有关的证明规则。(3)在既有直接证据又有间接证据时,可以运用间接证据进一步印证直接证据,加强其证明力。习题选练:2006年司法考试题47.民事诉讼中下列哪种证据属于间接证据?A.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B.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C.证明夫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