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直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直书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则秽迹彰于一朝 彰:彰显。B.彼我无忤,行之不疑忤:违反,抵触。C.然世多趋邪而弃正趋:快走。D.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吁:叹词,表惊叹。解析:C项,趋,倾向于。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B.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C.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解析:D项,“烈士”在文中的意思是“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的人”。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
2、项是( )例句:人之所贱A.然后能成其良直B.盖近古之遗直欤C.以兹避祸,幸获两全D.而遗芳余烈解析:C项与例句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有贼臣逆子②励其匪躬之节B.①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②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C.①盖近古之遗直欤②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D.①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②赵盾之为法受屈解析:B项,均为连词,虽然。A项,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代词,自己。C项,①用在句首,表推测,大概;②句首发语词,无实义。D项,①动词,做,②介词,因为。答案:B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
3、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
4、,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获两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案金行在历,史事尤多。当宣、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至习凿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历代厚诬,一朝始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次有宋孝王《风俗传》、王劭《齐志》,其叙述当时
5、,亦务在审实。案于时河朔王公,箕裘未陨;邺城将相,薪构仍存。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刚亦不吐,其斯人欤?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与夫王沈《魏书》,假回邪以窃位,董统《燕史》,持谄媚以偷荣,贯三光而洞九泉,曾未足喻其高下也。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擅名今古 擅:占有、享有。B.征诸直词征:考证。C.披沙拣金披:分开。D.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曾:曾经。解析:D项,曾:竟然。答案:D6.下列六
6、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直书之难”的一项是( )①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②不违忤以受害也 ③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④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⑤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⑥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A.①④⑤ 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⑤⑥解析:①是说人们痛恨邪曲小人,与“直书之难”无关。③是说如果“直书”,许多贼臣逆子、淫君乱主的罪行就会被公开,被万代责骂。排除这两句即可。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人的本性谈起,认为世人为了生存,都选择了明哲保身,“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修史却有自己的要求,要“申以劝诫
7、,树之风声”。B.在第二段里,作者列举了历代很多史家的例子。这一段里,全是正面的人物,都是秉笔直书的典型,但其命运却各有不同。C.第三段,具体评说六朝史书,作者列举了用曲笔的笔法编撰史书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直书之难。D.第四段是总结。著史不易,直书更难。晚周的南史、董狐,六朝的韦昭、崔浩都是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典型,他们的光辉事迹至今为人传诵。解析:C项,第三段作者列举了用直书和曲笔两种不同的笔法编撰史书的具体事例。答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2)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