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的灾难与僵化不变的体制

突变的灾难与僵化不变的体制

ID:42924084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突变的灾难与僵化不变的体制_第1页
突变的灾难与僵化不变的体制_第2页
突变的灾难与僵化不变的体制_第3页
突变的灾难与僵化不变的体制_第4页
突变的灾难与僵化不变的体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突变的灾难与僵化不变的体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的灾难、社会的灾难、国家的灾难,往往都是突然降临的。因此,灾难发生之前能否预见,灾难发牛之后能否迅速形成应急机制和提供强有力的措施,就是非常重耍的事情了。在上述的两个“能否”Z间,在灾难后果的比较上即可能产生天壤Z别的差异。有所预见,并能迅速形成应急机制和提供强有力的措施者,将可使灾难后果尽可能地降到最低,反Z,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才能保证达到上述的两个“能”(能预见、能应急)呢?我的回答,即该社会(国家)必须顺应H然而具有强烈整体(敏感性)生命活力的社会体制。两T•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

2、,中国人的社会(国家)的体制,始终是个反自然的严重缺乏整体生命活力的封建极权专制、人治的体制。正是因此,中国人的社会(国家),在面临一切突然降临的灾难之时,基本上都是严重地失败的,即:既不能在灾难发生Z前冇所预见,又不能在灾难发生Z后形成有效的应急机制和提供强有力的措施。说门了,两T•多年来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在靠天吃饭,都是在任凭“命运”的播弄。屮国人两千多年來在国家灾难來临时的漫长历史的记录,便非常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很显然,两千多年來,小国人和小国政府在山i对强悍的周边少数民族的暴力武装入侵的灾难发牛

3、Z时,便基本上处于极其被动和无能应急的状态Z屮。万里长城的建筑木身即强冇力地说明了屮国统治者无能应急的“思维立式”。万里长城,以其说是中国人的“御慧”的产物,不如说更是中国人的社会和国家体制处于非自然的始终被动挨打状态的明显的历史标志。建筑了万里长城的大汉民族绝对不是什么英雄的民族,而是恰恰相反,是个极其懦弱无能的民族。后來的历史也显然证明,即使在建立了长城之后,屮国的汉人也照样多次成为了周边少数强悍民族铁骑Z下的“亡国奴”。到了近代,也依然是如此。中国人在“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甲午战争”等

4、等等等灾难发牛之时,也明显是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之中的。这样的状态一直延伸到了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如果不是碰到了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联合,仅仅中国人一国对抗日本,最终后果如何,还真不好设想。正是因此,常令人感慨:“中国人如一盘散沙。”我今天更认为,中国人实际上长期以来是“一-盘假化的散沙”,而中国人的社会(国家)体制,就更是个'一•盘僵化的散沙式的社会(国家)体制”,这也正是长期以来屮国人的“封建极权专制、人治”体制的最形象的别称。在这个“别称”Z屮,既是“僵化”,又是“散沙”,似乎矛盾。其实不然。“僵化”

5、是指社会(国家)体制的严重地缺乏整体敏感的生命活力,用今天的话來说,即缺乏有效的社会自组织活力;“散沙”则是指其外表的形彖,松松散散,干什么都难以达到真正合作性的成功。就拿中国人的应对巨大的地震灾难来说,就非常令人感叹。按说,在经历了lit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32年)0后的中国,理应在应对近口发生的“汶川人地震”的过程Z中会冇上佳的表现,然而事实上却并不尽然,虽然进步还是冇-点的,但毕竟在避免巨大损失的方而,还是很不尽人意。首先拿地震的预报来说。唐山地震Z后已经冇人(张庆洲)撰写了《

6、唐山警壯录:7,28大地震漏报始末》。顺便说一下,该书已被列为禁书。书屮严重地指出,当时因政治上“批邓和反右倾”的需要,使得対唐山大地丧的预报遭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说白了,尽管冇人已预报了大地丧的即将來临,然而“社会的(管理)体制”却农现出了极不应有的“麻木”,止是因为这种“体制的麻木”,带來了最巨大的灾难的伤害和损失。想不到的是,32年后今年5月12日的汶川人地震,在预报的问题上又继续重蹈覆辙,这次的政治问题是全民热烈迎奥运,更加上痛击“藏独”事件。据报道,在地震发生之前,已经有人(耿庆国)在2008年四月

7、的地球物埋年会上明确指出,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危险点在5月8口(前后十口)发生。非常遗憾的是,这次准确的“预报”又同样遭到了“社会(管理)体制”的极不应有的“麻木”。这种“体制的麻木”现象,更乂顺延到了其他一切的方方面面。例如房屋建筑的抗震标准的执行、学校建筑理应优先政府建筑的社会期望,等等等等,这一切均遭到了不应有的忽视,乃至无视。我今天的文章决不是要來对任何具体的人们进行指责,当然更不是要对当今的几位领导人进行指责。在我看来,他们的表现,比较过去来说,已经是非常令人感动了。我想说的是,中国人的传统的社会

8、体制,这个体制已经长期贻误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两千多年了,我希望能够趁此U大灾难来临Z际,弓I起更多人们的对该体制“麻木”问题的关注。话还得再从头说起,究竟什么是中国社会(国家)传统的体制呢,或者还更应该再具体一些,究竞什么是社会的体制呢?什么是社会(国家)的体制呢?我在这里不想从政治学的任何概念的意义上去谈体制,而是仅从人学的意义上去谈体制,我认为,这才是抛廿一切外在政治标签的真止实在的东西。在我看來,所谓一个补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