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16964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精品教案探究版明朝君权的加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朝君权的加强新课导入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农民饥寒交迫。再加上黄河决堤,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一时间,黄河、长江两淮Z间的灾民掀起了农民起义的浪潮。在这期间,最有名的当属朱元璋了。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人,原名朱重八,岀身于一个贫农家庭,小时候为地主放过羊,做过和尚,还当过乞丐。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参加了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来因为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他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屮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新课讲解丞相制度始创于
2、秦朝。丞相是百官之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通过丞相治理国家,丞相对皇帝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明朝建立后,当时的丞相胡惟庸专横跋扈、把持大权。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杀掉胡惟庸,同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下令以后敢复议立丞相者,斩。从此,朱元璋亲自处理全国的政事。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苦不堪言。朱元璋曾经写过一首诗,生动地刻画了自己的苦恼: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家翁,H高三竿犹拥被。为了缓解这种苦恼,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设立了内阁,内阁与丞相地位有很大区别,丞相是百官首领,内阁只是皇帝的助手,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才逐渐参与决策。这是在屮央。
3、那么在地方,朱元璋又实行了什么样的措施来巩固他的统治呢?在地方上,朱元璋废除了行省制度,实行三司。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掌民政(包括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掌军政。朱元璋认为,不用太多省,这三司管就得了地方事务。三司是中央直属部门,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可以有效防止地方权力过重。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朱元璋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的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了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吋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4、你认为朱元璋是如何知道宋濂宴请一事的?宋濂为什么吓出一身冷汗?原来朱元璋虽然当上了皇帝,废除了丞相,成功的把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都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但是他仍然没有满足,他害怕自己的大臣们会对他阳奉阴违,于是要建立--种机构,可以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能严密的监视和控制这些臣子们,这个机构就是锦衣卫。锦衣卫原本只是皇帝的亲军侍卫,初名仪鸾司,负责掌管皇帝仪仗,保卫皇帝岀行。后改称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兼管刑狱、侦察、监视官员等。rh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明朝的特务机构。设立锦衣卫,特务无处不在,无事不探,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
5、用。但锦衣卫不受法律约束,直接对皇帝负责,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官吏无心政事,不求进取,百姓不敢言语,社会逐渐黑暗;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过渡:为了使官员对皇帝彻底的忠诚,明太祖又一项加强皇权的措施出台了,那就是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控制,实行“八股取士”。3.八股取士请同学们看教材P89最后一段,找一找,明朝科举考试的考试范围、考生观点、答卷文体。多媒体展示:考试命题范围:四书五经。(请学生回答什么是四书五经,并展示图片)答卷观点:只能根据指泄的观点答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课件展示:八股文教师补充:八
6、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屮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课件展示: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材料二:“欧洲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孙中山材料所展示的是他们对科举考试的不同看法。顾炎武尖锐批评了八股収士,认为八股収士比秦始皇焚书坑儒更加恶劣,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孙中山则认为,科举
7、制度是最古最好的制度,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在明朝的重大变化,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该怎样评价八股取士?教师引导:请结合P90动脑筋思考。(课件展示),对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来考虑。教师归纳:如果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Z命题内容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