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45601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基本史实,以及加强君权的作用。⑵能力目标: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⑴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⑵通过设疑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和价
2、值观要求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你猜一猜,他是谁?多媒体显示图片《朱元璋》。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历史上的一位平民皇帝。朱元璋(1328~1398)太祖朱元璋,字国瑞,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入寺为僧。1352年投红巾军,参加元末的农民起义,攻下南京后运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壮大军力,前后击破陈友谅,张士诚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年
3、号“洪武”。统一全国后,朱元璋采取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措施,大肆诛杀有功之臣,并大兴文字狱。对明朝文化思想起了严重的束缚作用。(很小时候给地主放牧牛羊,吃尽了生活的苦,1344年,淮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16岁的他在乡邻的帮助下,,草草埋葬了亲人,孤苦无依的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做和尚。)二、讲授新课1、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南京开国皇帝:朱元璋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过渡语: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农民起义的斗争还在继续;残元势力企图卷土重来;有功之臣对皇位也是虎视
4、眈眈)面对严峻的形势,朱元璋为了朱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他开始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那就是要加强皇帝的权力,让所有的臣民都无条件地按照皇帝的意志行事。(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小组合作交流)知识点:⑴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⑵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⑶思想方面:八股取士。(看幻灯片)教师点拨: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掌地方能够民政、司法、军政)三司各行其职,不相统属,三者互相牵制,各自直属朝廷;三司长官都是由皇上派遣,事事都须秉
5、承皇帝命令;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听命于皇帝。曾经丞相总揽六部事宜,他既是皇帝的助手,又起着限制君权的作用。历史上多次发生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这样一来,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从此被打破,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官员都能否忠诚地执行皇帝的命令,百姓是否背后说坏话)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专门的特务机构。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
6、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你有什么发现?三司长官听从皇帝命令;六部尚书听命于皇帝;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全国所有的权利集中于一人之手——皇帝。可以说他是历史上拥有权力最大的封建独裁者。3、互动参与:多媒体显示:故事一: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故事二:钱宰上朝后,低声吟咏做诗曰:
7、“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朱元璋朝见钱宰问: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但是我何尝“嫌”你,为什么不用“忧”字呢?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明太祖说:“现在就放你回去,好放心熟睡!”随机把他遣送回老家。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老师上台,强调)朱元璋利用特务机构,了解官吏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以便掌握官吏的活动,惩治他认为不忠顺的官员,从而加强皇权。特务机构层层叠叠,密如蛛网,严刑滥杀,使人感到随时会有杀身灭家之祸,如同头上悬剑,这种惨酷的恐怖气氛一直延续到明
8、朝灭亡。4、思想方面: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是明朝君权加强的又一表现,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明朝沿用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隋唐时期,强调才能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科举考试制度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阅读理解: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