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功 (2)

第1节 功 (2)

ID:42912237

大小:24.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第1节 功 (2)_第1页
第1节 功 (2)_第2页
第1节 功 (2)_第3页
第1节 功 (2)_第4页
第1节 功 (2)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节 功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节功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定义。2.能应聘做功的两个因素,并据此判别力是否对物体做功。3.知道计算表达式,并了解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意义及单位。4.能应用苏打表达式进香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及生活体验,认识力在什么情况下对物体做功。2.经历实验探究,了解做功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力及分析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情操。重点:1.建立做功的概念。2.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难点:能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教学准备:1.课件、多媒体平台、flash动画、学生自主学

2、习用稿2.实验仪器(三套):带刻度的木板、小车、毛巾、弹簧测力计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实验探究法6教学过程:内容课型课时第十一章第1节功新授课3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图片引入(5分钟)1.放映图片:A叉车抬高货物的图片及动图,B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后静止的图片2.引导思考:图中两个向上的力作用是否相同?3.总结:即:A中叉车对物体向上的力对物体的运动作了贡献或者说力的作用有了成效。1画力的示意图;2.思考问题,并自由发言:不相同,A让物体向上移动,B让物体静止;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教学一、力学中的功1.什么是功2.做功的两个因素

3、1.引导学生:请出生活中与图片A的力的作用相似的例子或现场表演2.放映课件:生活中相似于A的图片C。3.提问:事例及图片中物体所受的力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点?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个力对物体的移动有了成效,则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1.请学生完成课本P63的想想议议图11.1-2,同时在课件上放映此图片。2.切换回图片C,提问:物体中力及移动的距离方向上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做功的两个因素。3.引导学生完成P63想想议议的图11.1-3,同时在课件上放映此图片。1.交流讨论,并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或现场演示;2.自由发言:事例及图片中物体所受力的共同点;1.思考、讨论、交

4、流“想想议议图11.1-2”并发表见解;2.分析图片C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做功的因素。3.思考、讨论、交流“想想议议图11.1-3”并发表见解;6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功的计算1.功的公式4.引导学生从力及积云距离两个方向思考,找出图11.1-3中的相同点及不同点。5.总结:图11.1-3,甲中的滑板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距离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乙中石头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6.引导:(1)请举出不做功的事例;(2)将所举的事例分类(或提示学生按图11.1-3中的甲乙来分类)(若学生所举的例子中没出现物体移动了距离,却没有受到力的情

5、况,则需在此先举相应的例子,如:足球被脚踢出去后,会向前滚动一段距离,在足球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没有做功。一般在适当的提示后,学生会有爆发的例子列举)。7.引导:(1)请对力不做功的情况作出分类;(2)请分别用四字词语简要概括类别;(3)同时依照学生的回答,放映相应的不做功图片。1演示:在平直木板上,匀速拉动小车。2.提问:(1)小车的受力如何?(2)拉力的大小是?(3)拉力在这个过程中做功了吗?3.引导:(1)注意观察操作,并想办法比较两次拉动中拉力所做的功的大小;(2)在操作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3)请两个学生代表两次拉动小车。4.沿着引导,分析、交流、发

6、表意见5.举例并分类:用力推桌子,但没动、抱着书向前走等。(学生一般会顺着已接触的例子进行思考)6.自由发言;(1)有力无距的;(2)有距无力的;(3)有力有距的等等。1.观看演示2.回答:(1)作图(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所以拉力作了功。3.两个学生操作实验、其他的一起观察、思考,并作答:不能比较两次拉力作功的多少,不知拉力的大小,6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总结:做功与两个因素有关:力与移动的距离,故要具体知道两次拉力和移动的距离才能比较。5.应该怎么操作才能比较两次拉力所作的功呢?6.针对方案(2)可进一步引导

7、,怎么可以让小车移动过程中拉力不变,而两次的拉力又怎么样可以不同呢(若学生没法解决或播放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至于进行引导)。7.巡查,指导实验8.投影三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及结果。针对方案(3)的数据,特别找出以下数据(见表格)次数拉力/N移动的距离/m120.521.50.8引导学生比较两次拉力做功的大小(若学生的数据中,没有这种类似,则需特别举出)9.引导学生学习功的公式及单位也没有具体移动的距离。(没有具体要求,学生操作一般没有目的性)4.讨论交流,得出三个方案:(1)用相同的拉力,让小车移动的距离不同;(2)让小车移动相同的距离,比较拉力的大小;(3)

8、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