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教学设计 (2)

《功》的教学设计 (2)

ID:42900201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功》的教学设计 (2)_第1页
《功》的教学设计 (2)_第2页
《功》的教学设计 (2)_第3页
《功》的教学设计 (2)_第4页
《功》的教学设计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功》的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功》教学设计赫章县妈姑镇初级中学 沈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所给的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生活中做功与不做功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通过观察课堂上学生表演做功与不做功的情景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2、活中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通过合作性的表演,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二、教学重难点在学习《功》这一节以前,学生已学习了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含有“功”的成语中“功”的含义以及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学中功的定义,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然后介绍了功的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

3、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或有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难点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以及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辨析,对做功有初步的认识。结合实例,区分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认识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强调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一致。要求学生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

4、做功。三、教学策略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本节课从含有功的几个成语中分析功的含义,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后在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表演做功与不做功的情况加深学生对力做功的理解。紧接着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然后对于“功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均采用理解思考总结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从理解、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免生硬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学习中来学习知识。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5、新课(5分钟)让学生说一说,含有“功”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功”。板书课题:力学中的“功”学生思考并回答。将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物理课堂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新课教学(30分钟)一、力学中的功1.做功的含义课件展示:(1)叉车把货物举起;(2)小明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有搬动。让学生讨论叉车和小明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引导完成物体的受力

6、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货物的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生表演:(1)赵虎表演举重的完整过程让其同桌陈强分析此过程中的做功与不做功的情况;(2)李琦用力推墙墙未动;(3)朱绍童用脚踢篮球,球离开脚以后的过程中分析朱绍童对篮球的做功情况。也让其他学生标出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再说出几个事例中哪些是做功的?哪些是不做功的?做功的事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引导学生总结出

7、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出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教师引导:下面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例1:人用力推大石头,但石头始终未动?人的推力对石头做功了吗?例2:起重机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例3:离开手的冰块继续在光滑的冰面移动。让学生回答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人是

8、否做功?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物体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而没有距离,不做功,简称劳而无功;(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不做功,简称垂直无功。(3)有距离(运动)而没有力,不做功,简称不劳无功。像这样运用事例对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实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