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同底数幂的除法(1)教学设计

3.6.1同底数幂的除法(1)教学设计

ID:42897483

大小:11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3.6.1同底数幂的除法(1)教学设计_第1页
3.6.1同底数幂的除法(1)教学设计_第2页
3.6.1同底数幂的除法(1)教学设计_第3页
3.6.1同底数幂的除法(1)教学设计_第4页
3.6.1同底数幂的除法(1)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3.6.1同底数幂的除法(1)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6.1同底数幂的除法(1)教学设计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学干启勇课题:3.6.1同底数幂的除法(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浙教版教材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一课时的内容。《同底数幂的除法》是整式的乘法和幂的意义的综合应用,是幂的四大基本运算之一,这节课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要内容,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承上: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为进一步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做了很好的铺垫,符合学生的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启下:它为下一课时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指数从正整数推广到

2、整数,为后面学习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科学记数法打下基础;再次体验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同时在除法运算中体会乘除的联系,容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有待加强。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2)、理解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法则,掌握应用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依

3、据乘方的意义推导,且法则的条件较多。三、教法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贯彻启发性、探究式、类比式的教学原则,体现教师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原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激导启放的原则,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自主学习。5四、学法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确定学生的学法为:练中学学中练合作交流中学延伸探究思维五、教学准备:展示课件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四)、探究延伸,激发情智(五)、归纳小结,充实结构(六)、知识

4、留恋,课后韵味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问题情景:两天后就是清明小长假,回乡祭祖的务工者把在嘉兴生活过程中的照片带回到家乡,与家人分享,为方便携带就决定带一个U盘回家。一个2GB(2GB=221KB)的便携式U盘可以存储的数码照片张数与数码照片文件的大小有关,文件越大,存储的张数越少.若每张数码照片文件的大小为211KB,则这个U盘能存储多少张照片?2、分析导出本题的实际需要求221÷211=?(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1、铺垫填空:()×()×()×()×()×()(1)25÷23=——————————————=2()()

5、×()×()=2()-()(2)a7÷a4=———————=a()=a()-()(a≠0)思考:观察上面各题左右两边,底数、指数有什么关系?创设实际情景,以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体会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的必要性,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产生悬念,激发兴趣。通过铺垫、上升、小结三个环节来得到法则,使学生通过对特例的考察,归纳出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并运用幂的意义加以说明,在此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幂的意义,发展了归纳、符号演算等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师生合作解决,即应用了法则,更在老师的引导

6、下明确其中乘方运算的意义。5请用刚刚探究出的规律解决下面四个问题:(1)a9÷a3(2)212÷27(3)(-x)4÷(-x)思考:请用一个等式把以上的规律总结出来。2、上升:am÷an==(a≠0)运用乘方运算的意义.来作推导。3、小结:am÷an==a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分析法则中的要素:(1)同底(2)除法转化为减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3)除式不能为零。(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下列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当怎样改正?(1)、x6÷x2=x3(2)、64÷64=6(3)、a3÷a=

7、a3(4)、(-c)4÷(-c)2=-c22、计算(口答):(1)s7÷s3(2)x10÷x8(3)(-t)11÷(-t)2(4)(-3)6÷(-3)2(5)a100÷a100(6)(ab)5÷(ab)4这四题来源于课本第82页例题1的四道题目,题目难度较低,改编为推理法则时运用。这其中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注意渗透由已知到未知的学习思想,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来辨别是非,更易理清概念的实质内容。通过想一想形式,开放式的提问,初步明确其中的道理,为下节课打下基础。5(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8、始终抓住法则中的二个要素:判定同底,指数相减,并注意过程和运算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