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89928
大小:30.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菱形的性质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菱形》说课稿东风中学岳立波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方法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菱形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它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全部性质,同时作为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还具有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所不具备的性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矩形这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后进行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要承接上一节课矩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本节课的研究方法也会指导下一节课,为我们研究正方形搭桥铺路。因此这节内
2、容在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让学生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指导下,结合八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②探索掌握菱形的性质,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3、情感与价值: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感受身边的数学,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教学
3、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4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三、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发现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归纳总结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教学应当“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那矩形的性质呢?(二)联系旧知,导入新课: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它是从哪个角度特殊化来进行研究的?问题2平行四边形的
4、角特殊化得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的边特殊化,我们能得到什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活动: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到矩形,得到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到菱形,通过发现它的邻边的变化过程,最后给出菱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教师活动:剖析菱形的概念,主要特征是:一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强调二者的从属关系。设计意图:借助实物的动态变化,让学生直观感知邻边的变化带来平行四边形的改变,类比矩形是平行四边形角特殊化后的产物,而菱形是平行四边形边特殊化后的产物,自然引出菱形的概念。问题3菱形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
5、下身边的菱形.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三)合作探究、深化认知问题44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类比于矩形,菱形是否也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特殊性质?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折菱形的同时,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可以准确识图。根据它的对称性引导学生观察得到其中相等的线段、角以及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两组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然后类比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探究过程,从边、角、对角线的角度进行思考,由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得出初步猜想并归纳整理成文字表述。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使学生在动态中感知,在静态中思考,类比经验探究
6、菱形的性质.猜想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猜想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问题5你能证明这些猜想吗?师生活动:这两个性质的证明都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再进行证明。性质1的证明较为简单,由学生口述完成。性质2的证明方法有很多,利用三角形全等或是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进行证明,等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证明方法,并板书证明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证明猜想,得到定理,再次体会几何研究的“观察——猜想——证明”过程,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且整个探究性质的过程也实现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化”“图形的证明”的有
7、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自信,获得一种自我欣赏、一种自我认同、一种自我认知。(四)讲练结合、巩固新知:例1:(1)如图,在菱形ABCD中,若∠ABC=2∠BAD,则∠BAD=,△ABD为三角形.(2)(宁波中考)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例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4,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和花坛的面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结论,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同时通过改变已
8、知角,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五)小结提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