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89913
大小:89.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菱形的定义及性质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菱形的性质说课稿黄梅县小池镇二中张广洲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性质》.下面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和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县推行的“四学”本真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考中学、合作中学.从而使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继《矩形》之后研究的第二
2、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是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和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是进一步对平行四边形的延伸和特殊化,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也渗透了“转化和类比”等思想方法.(二)教材内容和教材处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菱形概念及其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可以类比矩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感知概念的形成.用“折”、“剪”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推理论证来获取性质.最后用所学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运用.这一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也符合八年级学生数
3、学思维特点.通过“形”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建构几何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的学习过程,积累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测、推理证明等经验,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较弱,所以在设计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感性认识入手探究菱形的性质.同时养成自学与互学习惯.(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的探究,菱形的面积公式推导.难点:活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菱形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突破:通过折、剪等活动引导学生把菱形问题转化熟悉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问题4(五)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4、理解菱形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性质.3.了解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能根据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思考:1.经历菱形性质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归纳、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2.体会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1.尝试不同的角度去探究菱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1.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新.感受数学知识的
5、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三、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鉴于这样,我采取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法和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教学过程呈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积极观察、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一)创设情境、经历概念形成活动(1)教师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菱形及菱形的应用.(2)实验活动:运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的观察.小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
6、菱形.学生回答,并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菱形,【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熟悉的菱形实物和图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易于学生学习新知.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体验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的关系.从而得出菱形定义.(二)积极观察猜测、合作探究性质41.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你有什么发现?请总结出来(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得一个菱形.)D2.(根据剪纸活动完成)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1)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CA(2)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3)两条对
7、角线AC,BD有什么特定的位置关系?学生自主探索,在小组内交流、验证,并请出各组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结论B归纳总结: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演绎推理证明菱形的性质求证: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感知得出菱形的性质.通过书写验证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三)活化拓宽知识、诱导探索公式1.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则菱形的周长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