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3)

ID:42887427

大小:42.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3)_第1页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3)_第2页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3)_第3页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3)_第4页
资源描述: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1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掌握例2的结论.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l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以及例2的结论.  2.教学难点:是了解判定定理1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2、 [复习提问]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什么叫相似比?  2.叙述预备定理.由预备定理的题所构成的三角形是哪两种情况.  [讲解新课]  我们知道,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但涉及的条件较多,需要有  三对对应角相等,三条对应边的比也都相等,显然用起来很不方便.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  来研究能不能用较少的几个条件就能判定三角形相似呢?  上节课讲的预备定理实际上就是一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现在再来学习几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  全等的三个公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

3、三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等于1的情况,教学时可先指出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用类比的方法找出新的命题,如:  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SAS、ASA(AAS)、SSS、HL.  问: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对应角相等”及“对应边相等”的语句,用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中应如何说?  答:“对应角相等”不变,“对应边相等”说成“对应边成比例”.问:我们知道,一条边是写不出比的,那么你能否由“ASA”或“AAS”,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出一个关于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新的命题呢?  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

4、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强调:(1)学生在回答中,如出现问题,教师要予以启发、引导、纠正.  (2)用类比方法找出的新命题一定要加以证明.  如图5-53,在△ABC和△ 中, , .  问:△ABC和△ 是否相似?  分析:可采用问答式以启发学生了解证明方法.  问: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哪几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答:①三角形的定义,②上一节学习的预备定理.  问:根据本命题条件,探讨时应采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答:预备定理,因为用定义条件明显不够.  问:采用预备定理,必须构造出怎样的图形?  答:  或  .  问:应

5、如何添加辅助线,才能构造出上一问的图形?  此问学生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领学生共同探讨,注意告诉学生作辅助线一定要合理.  (1)在△ABC边AB(或延长线)上,截取 ,过D作DE∥BC交AC于E.  “作相似.证全等”.  (2)在△ABC边AB(或延长线上)上,截取 ,在边AC(或延长线上)截取AE= ,连结DE,“作全等,证相似”.  (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或延长线”的情况)  虽然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但通过刚才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定理的证明思路与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

6、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 ,   ∽ .  例1 已知 和 中, , , .  求证: ∽ .  此例题是判定定理的直拉应用,应使学生熟练掌握.  例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5-54,在 中,CD是斜边上的高.  求证: ∽ ∽ .  该例题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起到巩固、掌握判定定理1的作用;另一方面它的应用很广泛,并且可以直接用它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教材上排了黑体字,所以可以当作定理直接使用.  即      ∽△∽△.  [小结]  1判定定理1

7、的引出及证明思路与方法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两种辅助线作法的思路.  2.判定定理1的应用以及记住例2的结论并会应用.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8中A组3、4.  八、板书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