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学设计.12

桥之美教学设计.12

ID:42884674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桥之美教学设计.12_第1页
桥之美教学设计.12_第2页
桥之美教学设计.12_第3页
桥之美教学设计.12_第4页
桥之美教学设计.12_第5页
资源描述:

《桥之美教学设计.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网站资源《语文》《桥之美》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哈尔滨市第三十六中学刘艳华4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网站资源《语文》《桥之美》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哈尔滨市第三十六中学刘艳华【摘要】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关键词】桥的魅力——形式美。【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1、教材地位分析《桥之美》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是一篇具有随感式的说明文,以优美的语言,亲切的语气,向我们展示了桥的魅力。文章通过描写生活中各类桥,品味各类桥传递出的情味,启发我们只要用心欣赏,就一定能体会到桥的魅力多彩

2、。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在写作上,作者描写桥从常见的俗语写起,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文章结构新颖别致,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从外形到内部结构,而是别出心裁的与你拉家长,从而把我们带进了神气美妙的桥的世界。在语言技巧上,文章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打破了传统说明文语言乏味的现象,从而激活了读者的情感体验。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能力目标: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情感目标:通过

3、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3.教学重难点(1).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六学年的学习,对于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旨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对于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方面却有一些欠缺,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教学策略】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很适合十几岁的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4哈尔滨市教育研究

4、院网站资源《语文》2、点拨引导法。在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要求下,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只是点拨引导。这样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使他们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由从书本中学习向生活中学习。3、美点寻综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进入文章情境中去欣赏文中的美点,和作者产生共鸣,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其独特的美。【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出示桥的美丽图片。桥的魅力吸引的不仅是我们每个人,桥梁专家茅以升也放下了量尺铅笔,用文字建筑起了优美的《中国石拱桥》;而当代画家吴冠中又搁下了画笔宣纸,用文字细细

5、描绘起桥来,本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二.检查学案1.读准字音:媒介煞它风景着眼纤细销魂颐和园点缀驻足符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前瞻后顾2.理解词义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水天一色:形容水域辽阔。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前瞻后顾:既往前看,也回头看看,比喻前后兼顾,全面考虑。3.作者简介吴冠中,当代著名的画家,1919年生,江苏省宜兴市人,被国际艺坛认定的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

6、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获得了“中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荣誉。三.明确学习目标(屏显,指名读)四.【自主学习】走进文本,初悟桥之美1.作者作为一名画家,他喜欢桥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原句)明确: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教师提示:抓住关键词“缘”的意思就是:原因;点明画家眼中的桥注重的是桥的形式美;与此句话对应的语句是文章结尾: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只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就具备了桥之美。总结:形式美主要表现在:构成作用和联系作用)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文中介绍了哪些环境下的桥?以4、5

7、、6段为主)4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网站资源《语文》明确:第4自然段:苇丛中的石桥、细柳拂石桥、水天一色背景下的长桥、风雨桥——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出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补充:如果画面中缺少了桥就构不成美丽的画面,这些桥起到了构成的作用)第五自然段: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上的桥、庄稼地里的桥、索桥——桥的作用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补充:通过桥的联系,就形成了丰富的画面)第六自然段: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作为一个反面的例子,点明桥没有起到构成与联系的作用。小结:在以上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

8、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五.【合作学习】——深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