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75282
大小:260.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9-24
《《第一堂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翻看中国近代史这幅长长的画卷,几多哀怨,几多耻辱,几多痛苦!比黄河还要曲折,比大海还要苦涩。。。。当年日本鬼子占领南京,三十四万生命,无论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还是在母亲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无一幸免。当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后,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征服中国人的心”是比屠杀更重要的。从精神上强制扼杀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从行动上培养灌输中国人民屈从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奴隶性,使之服服贴贴作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顺民。-------奴化教育使学生不知自己为中国人,只知是日本的奴属国。第一堂课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著
2、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猫城记》《二马》。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诗歌作品。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老舍(1899----1966)学习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分析瑞宣老师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的情感,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感受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仇恨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四世同堂》(包括第一部《惶惑》、
3、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是部战争小说,却没有着重暴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而是以旧式商人祁天佑一家四代的遭遇为中心,描写了战争8年间亡都北平的家家户户每日每时都经历着的痛苦和屈辱的境遇和精神折磨,可以说这是以古都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而写成的被征服者的痛史、恨史、愤史。作品鞭挞了那些疯狂崇尚武士道的战争狂人和“有奶便是娘”的民族败类。继成了鲁迅的“国民性”思考。力图从中华文化以及她的儿女们身上找到亡国的原因。本文所选文段描写了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节课的情景。《最后一课》vs《第一堂课》写作
4、特点写作视角人物形象宏大的背景平凡的人物微小的场景重大的主题《最后一课》儿童视角第一人称《第一堂课》老师视角第三人称朗读课文,试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用这样的方法:1、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话语,思考这里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表达出了人物的什么。写上批注。2、用这样的话来回答先读句子,再说描写方法和作用。2、找出文中刻画主人公的句子,并体会他的感情。(1)“今天,他可是怕听见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帮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对于一位教师来说,上课的铃声本来不是可怕的,可是今天却怕了,而且
5、怕得要命,这是为什么?【明确】:痛苦。(2)“现在,他的手也在袖口里颤起来。”是课前准备不充分吗?【明确】:不是,是痛苦。(3)“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平这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台上去。”【明确】:不是意志指挥脚,而是脚指挥意志,作者以这种身不由己的感觉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4)“低着头,他进了教室。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明确】:主人公的内在感觉如此特殊而又如此强烈,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简直就是痛苦至极呀。(5)“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
6、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有说出话来。”【明确】:在这里,形象的点出了主人公的感觉特点:是痛苦使得自己失去了语言的能力。问题研讨1.文章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瑞宣老师的情感特点?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2·瑞宣老师都有哪些痛苦?国土沦亡自己就很痛苦作为老师却无法解救学生的痛苦说不出来的痛苦。即为民族感到耻辱,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耻辱的痛苦【明确】:(1)从主人公的内在感觉(怕、颤、丧失意志如横在喉)和外部感觉(学生的麻木表情和脸上的泪痕);(2)从断断续续的话语(“今天,今天,不上课了!”)(3)从内心的自我谴责(不
7、能安慰学生,也耻于安慰学生)(4)从动作不灵活(迈门槛,不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和反常(他一气跑到家中,想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3、主人公的内心痛苦是真实的,那么作者是怎样巧妙地表达出这种感情的呢?4、分析体味下列重要语句(1)“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明确】:“民族的春花”喻指学生。面对亡国的现实,学生们只能把悲愤压在心底。因此,“变成了木头”。(2)“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明确】:“真正的苦痛”是亡国之痛“说不出来”是因为亡国的悲愤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比较《第一堂课》《最后一课》异同点相同点
8、:1、都是国土沦陷后的一堂特殊课。2、都写了异常现象,凝重氛围。3、都是爱国情感的一次集中体现。不同点:(一)师生反应的不同:《第》是国土沦陷后第一堂课,教师不知如何应付,内心觉得愧对祖国,行为惶惑紧张。《最》是国土沦陷后的最后一堂课,师生都表现了最认真的上课态度,都知唯此举方无愧于祖国,行为主动从容。(二)故事情节《第》内容较单纯,无甚情节,集中描写老师的心理感受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行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