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68824
大小:1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农村孩子受溺爱成因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孩子受溺爱成因和对策现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突飞猛进地发展,相对于城市,农村宠溺孩子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作为父母,宠溺孩子的心理当然可以理解,普天之下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有时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己的孩子,毕竟是亲骨肉怎能做到不宠不溺?不过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作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狠下心来理性一点。当然,疼爱孩子是应该的,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本文就针对农村孩子受“溺爱”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成因一:优越的生活环境
2、滋生“溺爱”现今,农村家庭也已慢慢富裕起来,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用句现在的俗语就是:不差钱。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使得父母对孩子照顾得多而严格要求少。由于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孩子是无法体验到苦难的滋味,生活里也没遭受什么挫折。而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不受挫折才是好事,照比以前的农村孩子少了许多吃苦耐劳的精神。由此,孩子就会变得懒隋、自私、怯弱。本人在对我校幼儿园的孩子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帮妈妈做过家务。在被问到:妈妈洗了一盘苹果,你想怎么吃?很多孩子说挑大的吃,还有的孩子说给妈妈吃,其中有个孩子说的让我印象特别深,说我放在床
3、边每天吃俩,只有极个别的孩子说我要分给家人吃。都说童言无忌,可这大多数无忌的童言所折射出的溺爱和不孝能否引起我们家长的深思?成因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供与需上形成恶性循环父母爱护关心子女不是错,问题是得有个度。可事实上,一些孩子在家里成了众星捧月的小皇帝小公主,给穿衣、喂饭、装书包,对于孩子的一切要求,不管合不合理,应不应该,都要做到孩子满意为止。否则孩子就以哭闹、不吃饭,甚至不上学来威胁家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恶性循环。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极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思想,长此以往,他们就会目中无人,更不知道什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萌萌是我班的学生,每天上
4、幼儿园还要爸爸抱着去,每顿饭要看动画片才能吃进去,要不给看就耍性子不吃了,弄得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这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百般疼爱,处处迁就的结果。成因三:长辈人的纵容在农村,很多家都是与长辈居住在一起的。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孩子因为某种原因,做了错事,做父母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有时在气头上还会打自己的孩子。但做爷爷奶奶的看到这种情形就不高兴了,认为儿子儿媳打孙子是打自己的心头肉,会赶紧拉过孩子,责怪起儿子儿媳来,对孩子也格外地百依百顺。另外,为了挣钱,农村的很多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出国劳务,无暇照顾孩子,只剩家里的老人照顾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年老
5、之后的包容性会变大,对于孩子种种捣蛋不听话的行为,较不以为意,有时会认为是聪明的表现,因而自然就会处处顺着孩子。那么,面对以上几种对孩子成长不健康的因素,作为家长,应该有什么具体的方法或对策来帮助孩子走出溺爱的误区,使其健康发展呢?对策一:让孩子多做家务从小让孩子做些家务,养成劳动的习惯,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每个孩子从小都是喜欢做家务的,是家长亲手把孩子做家务的兴趣给扼杀了,把磨练孩子意志的机会给剥夺了。比如孩子第一次系鞋带时打了个死结,大多数家长不是耐心教孩子正确的系法,而是再也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孩子第一次洗碗
6、时弄湿了衣服,大多数家长不是先鼓励孩子继续做下去,而是嫌弃孩子碍手碍脚,不如自己动手,再也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试想:不让孩子动手,孩子什么时候能学会做家务?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没有这种生命的体验,怎么能体味到父母的艰辛?怎么会孝敬父母?怎么会知道感恩呢?父母一切为孩子包办代替,属于孩子自己的事不让他做,怎么能培养他的责任心和自理能力呢?长期下去只能助长孩子的依赖、好逸恶劳等不良个性的发展。这类事情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家庭教育中的大事,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对策二:原则问题不让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对于孩子提出
7、的不合理要求,家长不要迁就姑息,不要妥协退让,更不能优柔寡断,从而给孩子以可趁之机,而要斩钉截铁的给予回绝,不留任何余地。对策三:耐心说服老人,与老人共同配合教育爷爷、奶奶和父母是两代人,除了在年龄上有较大的差异外,思想方法、生活经历、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社会条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等等,都存在很大差距。在教育晚辈方面持有不同的意见、态度和方法是正常的。因此,父母既要看到老人溺爱孩子的'‘必然性”,也要想办法让老人认识溺爱孩子的危害性,可以先肯定老人的慈爱之心,尊重老人的劳动成果,对老人哺育之情表示由衷感激。然后,心平气和地与老人沟通,如果采用讲道理的方法或者引用
8、专家的话来说明问题,老人一般会愿意接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