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67741
大小:40.2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泾川县蔬菜产业开发现状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泾川县蔬菜产业开发现状与对策泾川县农牧局高国栋许永红蔬菜产业是泾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加快新农村建设,强县富民的“四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近年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通过对全县蔬菜产业现状的调研分析,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以期对进一步加快全县蔬菜产业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所借鉴。一、发展现状“十五”以来,泾川县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开发,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扩基地、建龙头、兴市场、创机制、树品牌,不断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规模开发与基地建设同步推进,设施
2、栽培与露地生产并重,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基地规模持续扩张,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08年,全县种植各类蔬菜12.2万亩,总产13.7万吨,实现产值1・4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7%,农民人均蔬菜收入453元。“三早”地膜洋芋、胡萝卜、白地黄瓜等地方特色蔬菜面积4.4万亩,总产量7.42万吨,分别占全县蔬菜总面积和总产的36.1%和54.2%。全县建成了以延风、五里铺为核心的千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以茂林、朱段、王家沟等十八个现代蔬菜产业园为核心的万座中拱棚蔬菜基地、以城郊为中心的万亩精细蔬菜生产基地、以泾明、罗汉洞、芮丰为主的3万亩“三早”地膜马铃薯、甘蓝等夏淡蔬菜
3、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二)新优技术得到推广,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推广氯化镁、水泥拱圈塑料拱棚建造技术,以春提早、秋延后生产模式为主导,引进推广了津杂、陇薯、航天等系列高产、抗病、耐低温、适宜露地和设施不同栽培模式的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7万多亩次,大力推广统一育苗、分户栽植、节水灌溉、多病联防,双膜或三膜覆盖、植物激素保花保果、剪枝再生、遮阳网和香瓜吊蔓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产业的科技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配套体系逐步健全。先后建办了恒兴果汁公司3000吨胡萝卜汁生产线、王村章村脱水蔬菜厂、城关昕达万吨蔬菜保鲜库等产业化龙
4、头企业,年带动全县发展订单蔬菜3万亩,加工各类蔬菜3.2万吨,产品主要发往日本、兰州、西安等国内外市场。建成泾明、罗汉洞、城关、王村等洋芋、蔬菜专业协会13个,发展会员468名,年销售蔬菜6万吨。全县蔬菜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迈进。(四)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先后制(修)订黄瓜、番茄、地膜马铃薯等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10个,其中“三早”地膜马铃蓦栽培技术规程被确定为平凉市标准;注册“贡池”牌透心红萝卜、玻璃脆芹菜,“回中”牌嫩玉黄架豆、粉红水萝卜,“泾丰”牌泾早洋芋、泾州大葱、脆红参胡萝卜等蔬菜品牌7个;建成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累计抽检蔬菜农药
5、残留60类1500样(次),印发简报91期,定期向社会公布蔬菜生产质量监测检验报告;申报认定无公害“三早”马铃薯生产基地3万亩。2006年我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命名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在第四届(2007年)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上荣获“中国果菜无公害市、县特别贡献奖”。(五)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流通销售逐年增加。目前全县以县城陇东瓜果蔬菜批发中心为主,以党原、丰台、玉都、高平、王村、荔堡等八大集镇为骨干的蔬菜流通销售体系基本健全,产销两旺。其中陇东瓜果蔬菜批发中心占地16.4亩,从业人员154名,年瓜果蔬菜吞吐量3万吨。罗汉洞、泾明乡组建洋芋专业协会8个,以产销大户、经纪人为主体,提
6、供种薯、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发展会员397人,积极指导农户早育苗、早移栽、早上市,年组织向西安、兰州等地推销洋芋上万吨,销售收入600万o一是规模小、总量不足。2008年全县12.2万亩蔬菜中,纯种菜只有7.4万亩,仅占全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0.7%,主导品种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县具有优势的“三早”地膜洋芋、脆红参胡萝卜、秋甘蓝等品种生产规模小,产量低,难以满足县内及周边市场需求,而极具开发潜力的白地黄瓜、朱家涧大葱等蔬菜基本还处于零星种植;部分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尚未破白。产业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区位优势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二是经营机制不完善。现代
7、蔬菜产业园区日光温室、中拱棚大多由政府出资建设,农户廉价承包,有的农户承包过多,关键季节劳力不足,生产管理粗放,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有的农户掠夺式经营,不爱惜设施,拱棚使用寿命短,户与户之间、棚室之间收益相差悬殊,整体效益不高;有的乡村在建园过程中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解决土地问题,高价包回,低价发包,中间的差价由村、组集体承担,增加了村、组债务,极不利于产业长远发展。三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近两年政府在订单生产上做了大量工作,投入资金90多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