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系统伦理学论文

农业系统伦理学论文

ID:42854096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农业系统伦理学论文_第1页
农业系统伦理学论文_第2页
农业系统伦理学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业系统伦理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系统伦理学论文农业系统伦理学论文预读:摘要:一、中国农业伦理学的天、地、人、道关联纵观人类发展史,农业各个子系统界面群集的交互关联正是人类社会发育的生长点•人类社会从这里成长.人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组分之一,从自然生态系统内部來驱动自然生态系统发展.人类在推动口然生态系统农业化过程中,深刻影响着它所依存的生态系统.人既改变着农业生态系统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影响着人类自身.我们体察到人类在驯化野生植物为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为饲养动物时,也接受了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驯化”.我们称为系统协同进化.由此类推,人类文明不论进入怎样发达的吋代,我们都在与环境协同进化之中.这个环境包含了农业生态系

2、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农业伦理学为我们做出人类对其自身行为和对所在的生存系统关联的解读.中国对农业和环境的关系的认知源口远古.最初对环境的认知是“天”,此为茫茫宇宙的总称.对天的理解大体分三个层次逐步开展•第一个层次是对天的敬畏.远在殷商时期,社会在泛神论的基础上編合为天的概念•《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吋:'[2](P217)《尚书•益稷》记载“:敕天之命,惟吋惟几712](P223)古代的“时”是指人在适当地地点和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时”是人的行为与时空坏境的美好协和.用“时”概括天、地与人的关系,表达了人类脱胎并

3、延伸了原始文明的对天的敬畏Z心.由此衍生了生民与天时Z伦理观.是为天人和合.对天人和合的浅论可以管子为代表,他把天人关系归纳为“:得天之时而为经•得人之心而为纪.”[3](P291)所谓“得天之吋”就是适应环境的吋空特征的各类活动.所谓“得人之心"就是社会群体适应对社会时空特征的各类活动,也就是对所处环境的共同认知,即今天所说的思想认同.后起的古代思想家对此多有深刻的浅论.荀子更进一步把这一观念扣紧与农业活动的关系.他说:“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4](P105)这就是说动物饲养、植物繁殖、行政管理都要符合“时”的要求.孟子说“:不违农时,穀不可胜

4、食也;数罟不入袴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吋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穀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门5](P41)这些论断都表达了农业社会人与天的时空机缘密不可分的伦理关系.第二个层次是人与天的交流.古人认为天人是有意志的,天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即所谓天人感应.春秋时期的《国语•周语上》记载“天道赏善而罚淫”,并对天人感应的伦理效应给以较为明晰的表述“:夫亡者岂繫无宠?皆黄、炎之後也.唯不帅天地之度,不顺四时Z序,不度民神之义,不仪生物之则,以殄灭无胤,至于今不祀.及其得之也,必有忠信之心间之.度于天地而顺于时动,和于民神而仪于物则,故高朗令终,显融昭

5、明,命姓受氏,而附之以令名.''[6](P51)这里举出一系列不善之举:“不帅天地之度不顺四时之序",“不度民神之义”,“不仪生物之则”,而受上天谴责,部族则湮灭.族人的“绝后''是天降最重的惩罚.相反,心怀忠信顺势而动,则系统耦合完善,上天赐予福祉.周秦之际《洪范》出,以五行、征兆、五福六极①等比附天道.早期如墨子说;“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莆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门7]至于汉代董仲舒以阴阳五行说集其大成,以五行演绎世界万象.这类思想一直延续至近代,例如遇灾害年景,皇帝下罪己诏,以祈求天的宽恕.至今仍流行拜佛祈福,遇旱祈雨②等.这里所说的

6、天人感应,其实质则是人对天的认知和祈求.当然这是一种主观的单向“交流”,是人本思想的无奈流露.第三个层次是依照客观规律对天的适应性利用.认知天的客观存在,管子说:“如地如天,何私何亲"(《管子•牧民》).“天不易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易其节”(《管子•形势》)•荀子更进一步,“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门8](P209-210)对天有了比较客观的认知.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苟子•天论》).天的异象是自然规律•荀子说“星坠木鸣,国人皆恐.口':是何也?'”苟子回答“:无何也.而畏Z非也以夫星之坠,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

7、Z罕至者也(《荀子•天论》)是“可怪而不可畏”的.然后他列举了一系列农事的、政令的、人伦的三类乱象称为“人袄”,都是人的行为与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之间的系统相悖[9](P292)的结果.这个观点至今仍不过时.中华古文化天地人息息相关如此慎密,故常以天地人并称为“三才''③.儒家的《易•传》“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10](P91)表达天地人“三才'共兴衰的伦理关联,其实质是以人为原点來诠释世界.老子对天地人的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